第六十章 二品(2 / 4)
被烧,李参军带着百姓救火,一个老织户为了抢出几袋稻种,差点被横梁砸到,是他飞身扑过去,用后背扛住了横梁。老织户哭着说:“世子,这稻种是明年的指望啊!”
那天的火,是烫的。那天的稻种,是沉的。
还有叶孤城,总是沉默地站在他身后,剑不出鞘,却比谁都可靠;陆诩虽然眼盲,却总能看透人心,帮他避开一个又一个陷阱;英布的骑兵营,每天天不亮就去校场操练,马背上的汗水能浸透甲胄……
这些人,这些事,像潮水般涌入他的脑海。
“啊——!”
赵珣猛地一声长啸,啸声穿云裂石,惊得院外的夜鸟扑棱棱飞起。他手中的长枪再次动了,可这次,枪招变了。
没有了之前的刻意发力,也没有了追求精准的紧绷,枪随心动,意与气合。
刺向木桩的一枪,不再追求速度,却带着股“挡者必死”的决绝,仿佛面前不是木桩,而是扑向城门的敌人。枪尖没入木桩,不是三寸,而是五寸,整根木桩都在颤抖。
横扫的一枪,不再追求力道,却带着股“护我身后”的沉稳,仿佛身后站着无数百姓。枪杆扫过,带起的不是风声,而是一种让人安心的厚重。
他的步法也变了,不再是刻板的“猛虎下山”“灵猿戏耍”,而是《战神图录》中记载的“踏阵步”,时而如磐石扎根,稳如泰山;时而如怒涛拍岸,势不可挡。每一步落下,青砖都在微微震动,仿佛有座无形的山岳在跟着他移动。
“嗡——”
长枪忽然发出一声轻鸣,仿佛有了生命。赵珣能感觉到,丹田处的内息不再像以前那样滞涩,而是如同开闸的洪水,顺着经脉奔腾不息。所过之处,原本阻塞的关窍纷纷被冲开,带来一阵阵酥麻的痒意,又夹杂着撕裂般的疼痛。
这是突破的征兆!
赵珣咬紧牙关,强忍着经脉被拓宽的剧痛,将所有心神都集中在枪法上。他的眼前仿佛出现了襄樊的城墙,城墙上站满了士兵,城下是黑压压的敌人;他仿佛看到了听雪轩的灯火,灯火下,父亲在喝茶,叶孤城在擦剑,陆诩在算账;他仿佛看到了棉田里的白絮,矿洞里的炉火,校场上的呐喊……
这些画面交织在一起,化作一股无形的力量,融入他的枪招里。
“破!”
他一声低喝,长枪猛地冲天而起,枪尖直指明月。刹那间,仿佛有股无形的气场以他为中心扩散开来,院中的菊花被这股气劲一激,竟齐齐朝着他的方向弯折,像是在朝拜。
月光仿佛被这一枪吸引,变得格外明亮,洒在他身上,给他镀上了一层银甲。
丹田处的内息彻底炸开,化作无数细小的暖流,流遍四肢百骸。之前的剧痛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充盈感,仿佛浑身有使不完的力气,连感官都变得敏锐起来——他能听到百米外更夫敲梆子的声音,能闻到街对面酒肆飘来的酒香,甚至能感觉到城墙根下一只小老鼠在打洞。
二品小宗师!
他终于突破了!
赵珣缓缓收枪,枪尖拄在地上,支撑着他微微颤抖的身体。他喘着粗气,脸上却带着难以抑制的笑容。刚才那一瞬间,他仿佛触摸到了武道的真谛——所谓的“战魂”,从来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从脚下的土地里长出来的,从身边的人情里酿出来的。
他的枪,是襄樊的枪。他的境,是襄樊的境。
“好,二品了,不错不错!”
一个苍老而有力的声音从回廊传来。赵衡披着件厚氅,正站在廊下,眼中满是欣慰。叶孤城也站在他身后,一向清冷的脸上,也露出了一丝赞许。
&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