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 自身勤奋努力 加上他人无私协助与支持(2 / 3)

加入书签

和坚定的光芒。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展示作品越来越完善。每一个细节都经过反复推敲,每一个环节都力求做到尽善尽美。权三金看着逐渐成型的作品,心中充满了自豪,他仿佛已经看到了在科技文化节上,观众们被他们的作品深深吸引的场景。

随着讨论的深入,权三金发现,原本只是自己和松维主导的设计,现在融入了更多同学的智慧和创意,整个展示作品变得更加丰富多元,也更具吸引力。大家不仅在技术层面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还在如何更好地与观众互动、传递信息上,给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

权三金深知,这次科技文化节的展示,不仅仅是他个人的展示,更是整个班级、整个团队共同努力的成果。他看着身边每一位同学认真的表情,听着他们充满激情的讨论,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明白,正是这种团结协作、共同进步的精神,让他们的展示作品能够不断进步,达到新的高度。

经过紧张讨论和修改,展示作品终于达到了大家心中的理想状态。权三金和松维一起,再次对作品进行了全面的检查,确保每一个细节都无可挑剔。当他们满意地点点头,宣布展示作品正式完成时,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

权三金看着这份凝聚了大家心血和智慧的展示作品,心中充满了感激和期待。他知道,接下来的科技文化节上,他们将会以最好的状态,向全校师生展示他们的成果,让所有人看到他们的努力和才华。而这一切,都始于那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上午,始于他对自己梦想的坚持和追求!

恰好就在这时,下午第一节课的上课铃声响起,围在权三金周围的学生纷纷回到自己的座位上,脸上都带着尚未消散的兴奋与期待。权三金也迅速收拾好桌面,将展示作品的资料整理妥当,准备迎接这节对科技文化节可能有着重要影响的课程。

历史课老师迈着稳健的步伐走进教室,他的目光迅速扫过整个教室,最终定格在权三金和松维身上,以及他们周围一圈同学;只见他们的脸上洋溢着满满的自信与热情,那是一种对知识渴望和对讨论投入的神情!历史课老师心中不禁一动,已然猜到了几分他们正在热烈讨论的内容。这种氛围让他感到欣慰,同时也更加期待今天的课堂互动。

“学生们,这节课我们就随着东汉书生张三一起前往洛阳求学,张三求学一共分为‘洛阳求学携纸笔’‘突染风寒求名医’‘偶逢知己谈史记’‘受邀共游白马寺’;张三要到洛阳求学,除了携带笔,还需要携带书写工具,请你为书生张三选择一种书写工具。”

“这里有的书写工具有‘甲骨’‘丝帛’‘竹简’‘青铜器’和‘蔡侯纸’。”

历史课老师的话音刚落,教室里顿时热闹起来。同学们纷纷交头接耳,热烈地讨论着该为书生张三选择哪种书写工具。权三金也陷入了沉思,他仔细分析着每种书写工具的优缺点。

“我觉得甲骨不太合适,甲骨比较笨重,携带起来不方便,而且书写面积有限,书生张三要记录很多求学的内容,甲骨肯定不够用。”松维同学率先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旁边的一位同学接着说:

“丝帛虽然轻薄,书写起来也比较流畅,但是丝帛在当时应该比较昂贵,不是普通书生能够轻易负担得起的,张三可能不会选择它。”

又有同学提出:

“竹简的话,虽然比较常见,但是一卷竹简也写不了太多字,要是记录很多内容,得带好多竹简,那得多重啊,路上携带也不方便。”

“青铜器就更不合适啦,青铜器主要是用来制作礼器、兵器之类的,根本不适合用来书写,而且也很重。”另一个同学补充道。

权三金听着大家的讨论,心中已经有了答案,他站起来说道:

“老师,我觉得应该选择蔡侯纸。蔡侯纸相对比较轻薄,容易携带,而且书写起来也很方便,价格应该也比丝帛便宜,对于书生张三来说,是最合适的选择。”

历史课老师听了权三金的回答,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他点点头说:

“权三金同学分析得非常全面,蔡侯纸确实是当时比较先进且实用的书写工具。在东汉时期,蔡伦改进造纸术,制造出了质量更好的蔡侯纸,它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那我们现在就假设张三选择了蔡侯纸,继续接下来的故事……”

随着历史课老师的讲述,同学们仿佛穿越到了东汉时期,跟随着书生张三一起踏上了洛阳求学的旅程,感受着那个时代的文化与风情。权三金也沉浸在这有趣的课堂之中,他一边认真听讲,一边思考着如何将今天学到的历史知识运用到之后的展示作品里,让作品更加丰富和有内涵。

权三金听得格外认真,他一边记录着历史课老师强调的重点,一边在蔡侯纸上勾画着展示作品的构思草图,笔尖轻滑过纸面,留下清晰流畅的墨迹;他忽然意识到,这张薄薄的纸不仅承载文字,更承载着千年前工匠的智慧与书生的梦想。

墨迹在纸上微微晕开,仿佛时光的涟漪,将东汉的晨光与今日的课堂悄然连接。他凝视着纸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