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3章 捅刀子、你们脑子有问题?(2 / 3)
朱棡又转头问下一个:“聊什么呢?这么有趣?”
光禄寺少卿讪笑不已,拱了拱手:“恭喜王爷添丁,恭喜恭喜。”
说完,也转身站定,不再搭话。
这晋王脸皮也是真的厚,明知道众人不待见,偏偏还跟狗皮膏药一样挨个挨个的去问,硬是把后面站着的那些个侍郎或者少卿给问的尴尬不已。
“刚刚看大人笑的如此之荡,莫不是想到了家里新纳的小妾?”
“诶,本王听闻大人家中遭了贼,大人可曾验过血脉,这重臣的血脉不可混淆啊!”
“这位大人,莫走莫走,本王听闻您这段时日为了长子的学业忧心不已,不去送来咱们新学的学校吧?如何?保管给您教的是个顶个的优秀!”
朱棡的话如同一把把刀刃插在那些大臣的心窝子里。
同时他们也更为忌惮和憎恨。
这晋王,完全将他们家里的情况给摸得一清二楚。
很难不怀疑这家伙是别有用心啊!
一旁的武官们都憋不住笑了。
损啊!
真特娘的损啊。
那个纳妾的,新婚之夜马上风抽过去了,早就是有心无力。
那个遭贼的,坊间都传闻是他媳妇偷汉子,只不过碍于脸面才说是遭了贼。
至于另外的那个,那就更是家门不幸,家里长子跟人在醉梦楼争花魁,结果喊了个天价,人家收钱他来个打欠条。
晋王这几问,当真是给人往心窝子里捅刀子啊!
眼看着朝会气氛开始诡异起来,这时候,奉天殿的殿门打开了。
第四百八十三章:捅刀子、你们脑子有问题?
“王爷!”
酒馆旁边的一家面铺子里,书生将遮挡门面的帘子掀开走进去,随后走到左边角落的桌子前抱拳拱手,恭敬的低声行礼。
坐在面铺子里吃羊肉面片的朱棡抬头,见来人便摆了摆手:“坐下说。”
书生坐下,神色坦然且淡定。
“张玉应该跟你说清楚京里的情况了吧?”
“是,张指挥使已经交代清楚了。”
朱棡点了点头:“父皇调你回京,你不要有心理压力!你在大同做得很好。”
而此时,这个书生的身份也就不言而喻了。
正是新学的开创者,吴伯宗。
吴伯宗摇头:“下官只是觉得,当今天下之学问,确实如同王爷当初所说的那样,老旧不堪,陈冗诟病!再用在大明这样的新朝上,还是会走上前面朝代的老路。”
“治国之念的革新,是刻不容缓的!”
吴伯宗有些激动。
这一年多,他的内心积攒了太多的话语想要跟晋王说,想要将自己所想的那些东西一一道出,他认为当今天下,除了晋王以外,真的很难有人能够明白他的心中理念。
“昔日范仲淹发现了赵宋王朝的陈冗旧病,上书‘答手诏条陈十事’,立志要推动北宋革新,虽新政受挫,但多少警惕了不少大臣。”
“若是大明沿用那以儒生治世的老路子,难免走入党争的老路!想要推陈出新,眼下就是最好的机会!陛下英明,国家安定……。”
朱棡愣住了。
他看着面前兴奋的吴伯宗。
良久良久才感叹了一句。
“伯宗,若有一天本王出了事,怕是都是拜你所赐啊。”
胆子太肥了。
吴伯宗的脸有些涨红。
朱棡沉默了一下,心里想的还是后世那些学问对于古代的冲击,吴伯宗的新学可以说是源于他,但真正要走上正道,却要靠他自己。
“罢了,这口锅,我给你背了。”朱棡叹了口气。
吴伯宗神情陡然严肃且激动起来,目光坚定的看着朱棡。
“虽千万人吾往矣!”
吴伯宗坚定的道。
朱棡话锋一转,问道:“我给你种的那玩意,你种出来没有?”
朱棡交给过吴伯宗几颗土豆。
ps:这里还是涉及到系统,但是系统我不打算写了,你们知道有这么个东西出现过就行了,下一本我求了编辑很久,我终于可以不用写恶心的系统小说了,我很反感系统!很反感!
吴伯宗点头:“已经种出来了,按照王爷所说,已经尽数挖掘了出来,不日便可送达。”
吴伯宗不解的问道:“王爷,那东西模样丑陋,有何用处?”
朱棡微微一笑:“丑归丑,这可是能造福亿兆百姓的好玩意。”
……
吴伯宗作为风云人物,在京师受到的关注不小,尤其是在文臣那边,更是将其看做是掰倒晋王的胜负手。
而紧随着吴伯宗进京之后,孔希文也进京了。
八月初的大朝会,朱棡也被传旨参加。
奉天殿外,百官还在等候开朝。
明初的朝廷文武分家并不明显,武将也会跟一些老臣凑到一堆聊天扯皮。
最大的那一堆,是以翰林学士李敏、礼部尚书陶凯、以及其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