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封 端午香包寄情(1 / 2)

加入书签

亲爱的波妞:

每当端午的脚步轻轻临近,空气中艾草的清香悠悠飘来,这熟悉的气息,瞬间将我的思绪拉回到那个充满温暖与美好的时光——一段与香包紧密相连的岁月。

这段回忆,如同珍藏在心底最璀璨的明珠,每当想起,心中便满是温柔与眷恋,如今,我迫不及待地想将它分享给你,就像分享我生命中最珍贵的宝藏。

那时,我还是个初出茅庐的大学生,怀揣着对民俗文化炽热的挚爱,报名参加了学校组织的乡村文化调研活动。

一行人背上行囊,奔赴那偏远的山乡。

一路行去,青山如黛,绿水含情,可我满心都盼望着能早日抵达那个传说中满溢神秘民俗风情的地方。

抵达村子时,正值午后。

阳光宛如轻柔的薄纱,温柔地倾洒在错落有致的土坯房上。

村里的老少围拢过来,目光中满是好奇与质朴的热忱。

我们被安排住在一位老奶奶家中。

走进屋内,眼前的景象让我瞬间为之倾心——墙壁上、房梁间,挂满了形形色色的香包,色彩斑斓,宛如缤纷的梦幻世界。

那情景,正如“蹙金妃子小花囊,销耗胸前结旧香”

所描绘的一般,这些香包精致绝美,每一个都似有灵魂。

空气中弥漫着浓郁而又独特的香料混合香气,一下子就把我吸引住了,我缠着老奶奶给我讲香包的故事。

老奶奶笑意盈盈,拿起一个绣着精致图案的香包,缓缓说道:

“孩子,这香包可不简单呐。

老辈子传下来的规矩,端午前夕,家家户户都要缝制香包。”

听着老奶奶的讲述,我仿佛穿越时空,看到了过去的人们,在端午时节,怀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祈愿,精心制作香包的场景。

接下来的日子,我跟着老奶奶学习缝制香包。

从挑选布料开始,我就感受到这份传承的严谨。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布料的选择至关重要,它是香包的肌肤,要承载着所有的美好期许。

老奶奶拿出几匹色彩鲜艳的布料,一边摸着布料,一边念叨着挑选的讲究。

我小心翼翼地接过布料,感受着那细腻的触感,仿佛触摸到了岁月的纹理。

填充香料更是一场奇妙的旅程。

老奶奶带着我来到她的小院,小院里种满了各种草药,薄荷、艾草、丁香……

“薄荷如故人,相对两忘言”

,微风中,它们轻轻摇曳,散着各自独特的香气。

老奶奶蹲下身子,仔细地采摘着草药,一边摘一边给我讲解:

“这薄荷啊,清凉醒脑;艾草能驱蚊虫、辟邪;丁香则有着独特的香味,能安神。

把它们搭配在一起,那可是最好不过了。”

我跟着她认真地采摘、晾晒、研磨香料,每一个步骤都充满了仪式感。

看着那些细碎的香料在研钵中渐渐混合,散出浓郁而又和谐的香气,我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动,仿佛在参与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传承盛宴。

刺绣图案是香包制作中最考验手艺的环节。

老奶奶拿出她的针线盒,取出一根细细的绣花针,穿上五彩的丝线,开始给我示范刺绣。

她的手指虽然有些粗糙,却十分灵活,那丝线在她的手中穿梭自如,不一会儿,一朵栩栩如生的牡丹花就出现在了布料上。

这让我想起“绣成安向春园里,引得黄莺下柳条”

的诗句,仿佛眼前的香包也有了这般灵动的魅力。

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尝试,可针在我手里却不听使唤。

没绣几针,我的手指就被扎破了,鲜血滴在布料上,我又急又委屈。

老奶奶笑着安慰我:

“孩子,别着急,这刺绣可不是一下子就能学会的,得多练。

每一针每一线,都蕴含着咱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呐。”

在老奶奶的鼓励下,我静下心来,一针一线地慢慢绣着,虽然绣得歪歪扭扭,但每一针都倾注了我的心血。

就在我们专心缝制香包的时候,村里传来了要建工厂的消息,这消息打破了村子的宁静。

村民们分成了两派,争论不休。

我和老奶奶也被卷入其中。

老奶奶忧心忡忡地对我说:

“孩子,要是真的建了工厂,这村子的宁静就没了,咱们这些老祖宗传下来的手艺,怕是也没地儿传喽。”

我下定决心,一定要为守护村子的文化出份力。

那可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宝贝,哪能就这么轻易没了呢!

于是,我像个不知疲倦的陀螺,在村子里四处奔走。

挨家挨户地找年轻人们谈心,和他们讲村子文化的珍贵,讲那些民俗技艺里藏着的老祖宗的智慧。

年轻人的心都是热乎的,一听这话,纷纷响应,和我一起踏上了收集资料的漫漫长路。

为了理清香包制作这些民俗技艺的传承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