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时代的脉搏(1 / 2)
这天我和张俪在电梯里偶遇。
“林所,你看早间新闻没?那个关于供应链安全的专题报道。”
我接过她递来的手机,屏幕上正滚动着关键技术突破的字样。
“看了,说我们国产的复合新材料量产了。”
正说着电梯到了我们的楼层,王亮闻声从工位探过头:“是不是替代进口的那种?我们上周讨论的供应商清单正好能用上!”
“对,就是它。”我点开内部系统,调出正在审核的采购合同,“你们看,如果半年前签了进口协议,现在就被动了。”
赵婧凑过来看了看条款:“差价这么大?国产的便宜三分之一还多。”
“不只是钱的问题。”我指着新闻最后一段,“关键时候,人家一卡脖子,整个项目都得停摆。这就叫供应链安全。”
王亮若有所思:“所以林所你上周坚持要等国产材料测试结果……”
“测试数据出来了。”技术部的李卫星突然出现在门口,扬了扬手里的平板,“各项指标达标,部分还超出预期。”
赵彤兴奋地敲着键盘:“那我马上更新供应商数据库!”
“先别急。”我叫住她,“把这次替代方案的全过程整理成案例,特别是测试标准和风险预案部分。”
张俪边记边问:“要作为范本推广?”
“对。”我调出上周的网络安全警报,“就像我们防钓鱼邮件,不能总等出了问题再补救。”
下午我接到巴合提别克的视频来电。他身后是戈壁滩上新安装的太阳能板。
“晓阳!看到我们这的新闻没?光伏电站并网了!”他镜头一转,哈萨克族老乡正围着技术人员学操作。
“你们动作真快。”我找了个安静角落,“上次视频还说在基础施工。”
“赶上好政策了嘛。”他擦擦汗,“现在牧区用电稳定,冷链物流也建起来了。对了,你寄来的安全手册,我们翻译成双语版了。”
这时,王亮敲门进来:“林所,集团安全部刚发通知,要各分公司上报核心技术保护案例。”
我补充道:“把新材料替代案例报上去,重点写供应链自主可控的部分。”
“明白!还有……”他压低声音,“上周那个可疑的境外访问试图,安全部门查清了,确实是冲着我们的研发数据来的。”
晚饭时妈妈发来语音:“晓阳,你爸单位今天组织看新闻,里面讲的案例跟你上次说的好像。”
我拨通视频,画面里爸妈正在包饺子。
“妈,那叫关键基础设施防护。”
“反正一个道理。”爸爸凑过来,“我们老厂区现在也联网了,工程师说每个传感器数据都关乎国家命脉。”
睡前刷工作群,看到新疆分公司发的动态:巴合提别克带着牧民学习用无人机巡检管线,配文是“新时代的新安全”。
我保存图片,发给团队群:“看看这个,安全防护也要与时俱进。”
王亮秒回:“懂了!我们明天就讨论怎么把智能巡检和传统经验结合。”
关灯前,手机弹出推送:某国企因数据泄露造成重大损失。我把链接转给法务部张长河:“明天例会加个议题。”
那些日日夜夜亮着的窗户里,无数个“我们”正在各自的岗位上,用最平凡的方式守护着这个国家的脉搏。
晨会上,我刚走进会议室就感受到不同寻常的气氛。王亮正和赵婧激烈讨论着什么,张俪则在快速翻阅文件。
“林所,您看这个。”王亮把平板推过来,“昨晚我们又收到三家供应商的报价,国产材料的价格比进口低了40%。”
赵婧补充道:“但是技术参数还需要二次验证。我建议先小批量试用。”
“试用周期多久?”我问。
“至少三个月。”李工插话,“要经历高温高湿环境的考验。”
张俪抬起头:“可是项目工期等不了三个月。采购部说如果本周不确定供应商,会影响下季度投产。”
我敲敲桌子:“这样,分两步走。王亮带人去供应商工厂实地考察,赵婧安排加速老化试验。三天内我要看到初步结果。”
中午在食堂,遇到法务部的张长河。他端着餐盘坐到我旁边:“,看到你转给我的案例了吗。”
“有什么启示?”
“关键是内部管控。”他压低声音,“那家企业用的也是顶级防火墙,问题出在员工把核心数据存到了个人云盘。”
我放下筷子:“我们公司的数据分级管理制度执行得怎么样?”
“正在全面检查。”张长河递过一份文件,“建议增加生物识别权限管控,特别是研发部门。”
下午,王亮从供应商工厂发回视频:“林所,他们的生产线确实先进,但质量控制流程有漏洞。”
画面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