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时代的列车(下)(1 / 2)

加入书签

赵卫国去红旗县跑了一趟,带回的消息让人又喜又忧。喜的是,那边确实渴求技术,态度热切得吓人,县乡镇企业局的局长亲自接待,话里话外都是“只要你们肯来,条件好商量”。忧的是,那边的基础比想象的还要薄弱,好多厂子还停留在纯手工或半机械化的阶段,老师傅凭经验干活,连张像样的图纸都没有,管理更是乱糟糟一锅粥。

"有个前进农机配件厂,“赵卫国灌了一大口水,抹着嘴说,”生产个小齿轮,十个里头得有俩是废的,尺寸全凭老师傅手感。厂长老李急得直跺脚,说再这样下去,订单都得跑光了!

"

陈凡听着,手指在桌上轻轻敲着,非但没觉得棘手,反而露出了笑容:“基础差,才说明咱们有用武之地,提升空间大啊!这才是咱们的价值所在!

"

他立刻召集核心团队开会。”红旗县这块骨头,咱们啃定了!

"陈凡开场就定了调子,“但这次,不能像以前那样,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咱们得给他们来个‘全身检查’,系统性地解决问题!

"

他拿出钢笔,在纸上画起来:”我的想法是,跟红旗县签个框架协议,咱们‘启明科技’作为他们的‘技术依托单位’。然后,咱们派一个精干的小组常驻过去,选两三个有代表性的厂子,比如这个前进农机配件厂,作为试点。

"

"去了干啥?

"大刘问。

"干三件事!

"陈凡伸出三根手指,

"第一,技术诊断和改造。帮他们把现有的设备摸清楚,该修的修,该升级的升级,制定标准的操作规程和工艺卡片,先把生产稳定下来,把废品率降下去。这是立竿见影的,让他们看到实惠。

"

"第二,技术培训和人才培养。“他看向周师傅和大刘,”周师傅,您负责带几个有悟性的年轻工人,把您那手绝活,怎么下料,怎么加工,怎么保证精度,系统地教给他们。大刘,你负责给他们的管理人员和技术员讲课,讲讲怎么看图纸,怎么搞质量控制,甚至...怎么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咱们不能光输血,还得帮他们培养造血能力!

"

周师傅点点头:

"是这个理儿。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

"第三,新产品开发和市场对接。“陈凡目光扫过赵卫国,”卫国,你负责这一块。深入了解他们现有的产品结构和市场需求,看看能不能利用咱们的技术,帮他们开发一两种有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甚至,可以利用咱们在城里的渠道,帮他们牵线搭桥,打开销路!

"

赵卫国眼睛一亮:

"这招高!把他们扶上马,再送一程,这合作关系就铁了!

"

"那...咱们怎么收费?还是效益分成?

"大刘关心实际问题。

陈凡笑了笑:

"这次换个模式。前期的基础改造和培训,收取一个比较低的技术服务费,算是保本,主要为了建立信任和打开局面。后续的新产品开发和技术升级,再根据产生的效益进行分成。另外...

"他顿了顿,“我打算跟县里谈,希望他们能以比较优惠的价格,给咱们划一块地。

"

"划地?”几人都愣住了。

“对!

"陈凡眼神坚定,”咱们不能总靠租房子。我想在那边建一个‘启明科技红旗技术服务中心’,既是咱们的办公室、实验室,也可以作为面向周边乡镇企业的技术培训和展示基地。有了自己的地盘,咱们才算真正扎下根!这也算是咱们‘科技下乡’的实体支点!

"

这个规划有点宏大,超出了几个人的预期。办公室里安静了一会儿。

周师傅首先打破沉默:“我看行!步子虽然大了点,可路子是对的!老是修修补补,成不了大气候。就得这样,连技术带管理,连人带厂,一勺子烩了!这才叫真格的‘技术服务’!我跟你去!

"

大刘也兴奋起来:“对!咱们这算是...技术总承包了?听着就带劲!我也去!正好把我那套自动控制的理念,找个地方好好实践实践!

"

赵卫国摩拳擦掌:”没问题!跑关系谈合同是我的强项!地的事儿,包在我身上!

"

看着斗志昂扬的团队,陈凡心里底气更足了。

"好!那咱们就分头准备!卫国,你负责跟红旗县敲定合作协议框架。大刘,周师傅,你们挑选第一批驻点人员,准备技术资料和培训方案。我负责统筹,并跟银行接触一下,看看能不能争取点政策性贷款,支持咱们建这个服务中心。

"

散会后,陈凡独自留在办公室,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走到院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