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新模式第一桶金(1 / 2)

加入书签

u0004协议签得爽快,孙厂长几乎是带着小跑回去组织生产,准备配合“启明科技”的改造工作。压力瞬间就全压到了陈凡他们这边。

店里气氛空前紧张。周师傅拿着那张孙厂长提供的、模糊不清的旧图纸,结合现场测量的数据,趴在图板上一笔一划地重新绘制加工图纸。他眉头紧锁,时不时用计算尺核对尺寸,嘴里喃喃自语:“这原设计……这里受力有点问题,怪不得容易磨损。得改,强度得加强……”

大刘则负责材料攻关。合金钢好找,但具体用哪种型号既能满足强度、耐磨要求,成本又不会太高,他查遍了手头有限的手册和资料,又跑去请教了一位在钢铁研究所工作的远房亲戚,最终选定了一种性价比最高的材料。

“周师傅,材料搞定了!就是这热处理……”大刘有些挠头,“咱们没专业设备啊。”

周师傅头也不抬:“没事,老法子,土炉子焖火,我看着火候。就是费点工夫,保证给你把硬度调出来!”

赵卫国成了后勤部长兼对外联络员,忙着采购材料、联系临时租用小型车床加工粗坯,还得时不时跑去暖气片厂,跟孙厂长沟通进度,安抚对方焦躁的情绪。

陈凡是总指挥和技术核心。他不仅要审核周师傅的图纸,确保结构合理,还要设计一套简易的测试工装,用来验证新加工出来的连杆机构的性能。晚上,他还要拉着大刘一起,研究能否给那台老浇铸机加装一个简单的计数器,方便后续核算“效益分成”。

“卫国,跟孙厂长说,计数器咱们免费给他装,算是增值服务。但这数据,必须作为咱们结算的依据,他们得认。”陈凡叮嘱道。

“明白,凡哥!这事儿包在我身上!”赵卫国拍着胸脯。

真正的硬骨头是加工。那曲柄连杆形状不规则,有几个曲面和异形孔,精度要求高。周师傅和他请来的老钳工搭档,几乎住在了店里。台钻轰鸣,锉刀沙沙,淬火的土炉子冒着青烟,空气里弥漫着金属和煤烟的味道。

有一次,在精加工一个关键销孔时,因为计算尺的微小误差,钻头偏移了一丝,导致孔径大了零点几毫米。

“完了!”老师傅看着那个零件,脸色煞白,“这……这废了!几十块钱的材料费啊!”

周师傅没说话,走过去拿起那个零件,对着灯光仔细看了半晌,又拿出游标卡尺反复测量。他花白的眉毛拧成了疙瘩,沉默了好几分钟。就在大家都以为要重新下料时,他忽然开口:“或许……还能救。”

他让大刘找来一种特殊的环氧树脂胶,混合了极细的金属粉末,小心翼翼地填充到孔径偏大的地方,然后用一个标准销轴做基准,慢慢调整,等胶体固化后,再一点点手工研磨,直到销轴能够顺滑又紧密地插入。

“看见没?”周师傅额头上都是细密的汗珠,却带着一丝得意,“这就叫‘土法上马’。有时候,不是非得所有条件都完美才能干活。脑子得活络!”

整整花了十天时间,比预计晚了三天,两套崭新的、闪着暗蓝色金属光泽的曲柄连杆机构终于制作完成,旁边还配着陈凡设计的那个用废旧零件攒出来的简易计数器。

安装调试那天,红星暖气片厂的铸造车间里,围了不少工人和技术员,孙厂长更是紧张地搓着手。旧的连杆被拆下,新的被小心翼翼安装到位。周师傅亲自调整着每一个螺栓的松紧,检查着配合间隙。

“好了,合闸试试。”周师傅退后一步,声音沉稳。

电闸推上,电机发出沉闷的轰鸣。浇铸机巨大的机械臂开始缓慢而有力地运动,铁水包在曲柄连杆的精确控制下,平稳地倾斜、浇注、复位……动作流畅,角度精准。

“成了!一次成功!”一个老师傅忍不住喊了出来。

车间里爆发出一阵欢呼。孙厂长看着那稳定运行的机器,看着浇铸出来的第一片完美的暖气片毛坯,激动得眼圈都有些发红,他紧紧握住陈凡和周师傅的手:“谢谢!太谢谢了!你们可真是我们厂的大恩人!”

接下来的一个月,赵卫国几乎每隔几天就往暖气片厂跑一趟,核对计数器上的数据,跟厂里的会计一起核算因废品率下降和产量提升带来的额外效益。虽然过程有些繁琐,但孙厂长还算守信,账目基本透明。

第一个季度结算的日子到了。孙厂长亲自来到“启明科技”,从公文包里拿出一个厚厚的信封,脸上是抑制不住的笑容:“陈经理,周师傅,各位!这是咱们协议约定的,第一个季度的分成,你们点点,一千二百块!”

一千二百块!听到这个数字,赵卫国倒吸一口凉气,大刘的眼睛瞬间瞪圆了,连一向沉稳的周师傅,端着茶杯的手都微微抖了一下。这几乎相当于他们之前忙活好几个月的总收入!

陈凡心里也松了口气,但面上依旧平静,他接过信封,没有当场点数,只是微笑着说:“孙厂长客气了,合作愉快。希望下个季度,咱们的这个数字还能往上走。”

“一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