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第一笔稿费(1 / 1)
o=
u0001投稿之后的等待,是一种混合着期待与忐忑的微妙心情。陈凡依旧每天忙于厂里的工作,带领技术小组攻克新的小难题,下班后则继续刻苦学习英语和技术资料,生活充实得几乎让人忘记时间。但他心底始终留着一份牵挂,每次路过厂门口的收发室,都会下意识地朝信件架瞥上一眼。
日子一天天过去,就在陈凡几乎要以为稿件石沉大海之时,转机在一个平平无奇的下午悄然降临。
厂办的小王干事举着一个牛皮纸信封,兴冲冲地跑进技术科:“陈工!陈工!你的信!好像是报社或者杂志社寄来的!还是挂号信呢!”
技术科里顿时安静下来,所有目光都聚焦在那封信上。在这个年代,能收到来自出版单位的挂号信,本身就是一件稀罕事。
陈凡的心跳猛地漏了一拍,他强作镇定地接过信封。信封右下角清晰地印着“《机械工程学报》编辑部”的红字。他深吸一口气,在同事们好奇的目光注视下,小心地撕开了信封封口。
里面没有退稿信,而是一份正式的《稿件录用通知单》,以及一张金额为四十二元人民币的稿费汇款单!
通知单上用严谨的格式写着:“陈凡同志:您的来稿《关于轧钢生产线能耗构成分析及若干节能降耗措施的探讨》经审阅,认为具有较高的实践参考价值和一定的理论意义,决定刊用于本刊1978年第X期。特此通知,并致稿酬。”
成功了!真的成功了!
一股巨大的喜悦和成就感瞬间冲垮了表面的平静,陈凡的脸上控制不住地绽放出灿烂的笑容。虽然早有预期,但当梦想真正照进现实时,那种激动难以言喻。
“哇!陈工!你的文章被录用了?”
“《机械工程学报》!这可是顶尖的技术刊物啊!”
“还有稿费!四十二块!顶我大半个月工资了!”
“陈工,你也太厉害了吧!不光技术好,文笔也这么棒!”
同事们围拢过来,看着那张录用通知和汇款单,发出阵阵惊叹和由衷的祝贺。这不同于厂里发奖金,这是一种带着学术光环的、更高级别的认可!张工更是激动地拍着陈凡的肩膀,连声道:“好小子!我就知道你能行!给咱们技术科长脸了!”
陈凡笑着回应大家的祝贺,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四十二元钱,其意义远超过之前那三百元奖金。这是他凭借纯粹的知识和智慧,通过光明正大的途径获得的回报,干净、体面、充满荣耀!
下班后,他第一时间去邮局取出了这笔稿费。拿着那叠崭新的钞票,他心中已经有了打算。
他没有去买烟买酒,也没有添置衣物,而是径直去了新华书店。他在书架前仔细寻觅,最后目光落在了一整套精装本的《约翰·克里斯朵夫》上。他知道冉秋叶很喜欢罗曼·罗兰,上次闲聊时提起过这套书,但因其价格不菲,一直没舍得买。
他毫不犹豫地买下了这套书,并用剩余的稿费买了一只英雄牌的金尖钢笔——这是他工作需要的,也算是对自己的奖励。
周六约会时,当陈凡将包装好的《约翰·克里斯朵夫》递给冉秋叶时,她惊讶地睁大了眼睛。
“这是……?”她拆开包装,看到那套崭新的、散发着墨香的精装书,脸上露出了难以置信的喜悦,“你怎么知道我想看这个?这很贵的!”
陈凡笑了笑,语气轻松而自豪:“我写的那篇技术文章发表了,这是用稿费买的。想着你可能会喜欢,就买来了。”
“稿费?”冉秋叶更加惊讶了,随即转化为巨大的钦佩和欣喜,“你的文章发表了?在哪个刊物?太厉害了!”她小心翼翼地抚摸着光滑的书封面,仿佛那是什么稀世珍宝,眼中闪烁着比收到任何贵重礼物都更加明亮的光彩。这不仅是一套书,更是她心爱之人才华与心意的象征。
“嗯,《机械工程学报》。”陈凡看着她高兴的样子,心里比吃了蜜还甜。
“真好……真好……”冉秋叶抱着书,爱不释手,抬头看着他,目光温柔似水,“陈凡,你真是太棒了。”
夕阳下,两人推着车慢慢走着,分享着成功的喜悦和甜蜜。这笔小小的稿费,像一座桥梁,不仅连接了知识与财富,更让两颗心靠得更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