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数据说话(1 / 1)

加入书签

散会后,吴工和郑工黑着脸,夹着图纸率先离开了会议室,看都没看陈凡一眼。孙主任则热情地拍了拍陈凡的肩膀:“小陈技术员,全靠你了!赶紧把报告弄出来,我们车间等着呢!”钱工也对陈凡投以鼓励的眼神。

陈凡知道,张工虽然支持他继续推进,但压力也完全到了自己肩上。如果拿不出有说服力的东西,不仅方案通不过,还会彻底得罪吴工郑工这些老资格,以后在技术科的日子就难过了。

他没有丝毫拖延,立刻行动起来。

首先,他去了一车间,找到那套老旧夹具,亲自操作体验了几次,测量了所有关键尺寸,记录了操作者的疲劳反馈和实际废品率数据。工人们听说他要改进夹具,都很支持,七嘴八舌地提供意见。

然后,他回到科室,埋首于资料堆中,查阅偏心轮的标准件手册、材料力学性能表、加工工时定额手册等等。他开始进行详细的计算:偏心轮的增力比、压板需要的夹紧力、新夹具的材料成本、加工各部分的预计工时、旧夹具的维护成本和效率损失折算……

他伏案疾书,算盘打得噼啪作响,各种公式和数据写满了一沓草稿纸。李文军好奇地凑过来看,被那复杂的计算过程和严谨的论证惊得目瞪口呆:“陈凡同志……你这……也太专业了吧!”

陈凡只是笑笑:“基础工作,得做扎实。”

光是计算还不够。他知道,对于吴工郑工那样更相信眼见为实的老技术员,模型和演示比纸上谈兵更有力。

下班后,别人都走了,他留在办公室。找来一些废旧材料——一块铁板,几根圆钢,一个报废轴承里的滚珠当偏心轮用,又去维修班借了台小台钻和一些工具。

接下来的几个晚上,技术科的灯光总是亮到很晚。陈凡利用这些废旧材料,按照他设计的方案,一点点敲打、钻孔、打磨,竟然真的手工攒出了一个简易的、但结构功能完整的夹具模型!

虽然粗糙,但偏心轮压紧机构、一面两销的定位方式,都清晰地呈现出来。

这天,他又一次召集了小型会议。张工、钱工、吴工、郑工、孙主任都在。

吴工和郑工还是一副不看好的样子。

陈凡没有多说,直接将那份厚厚的可行性分析报告分发给大家,里面包括了详细的数据对比、成本核算、效益分析。

“各位领导,老师傅。这是详细的报告。”陈凡语气平静,“根据计算,采用新夹具,单个零件加工时间预计可缩短40%,因操作失误导致的废品率预计可下降60%以上。新夹具的制造成本约为XX元,但考虑到效率提升和废品减少带来的效益,预计不到三个月就能收回成本。”

数据清晰,对比强烈。

吴工和郑工看着报告,脸色微变,但还是嘴硬:“算出来的东西……谁知道实际怎么样……”

陈凡微微一笑,拿出了他的“杀手锏”——那个手工制作的简易模型。

“我知道计算可能不够直观,所以我自己做了一个简易模型。”他将模型放在桌上,“虽然粗糙,但原理和操作方式是一样的。请孙主任试试?”

孙主任早就迫不及待了,上前握住偏心轮手柄,轻轻一转——“咔哒”,压板稳稳落下,锁紧!再反向一转,轻松松开!“嘿!真轻巧!够劲!这比原来那破玩意强太多了!”

陈凡又拿来两个测试块,演示一面两销的定位:“您看,放进去,自然就定位好了,不会晃,钻孔位置绝对准!”

事实胜于雄辩!

操作省力、定位精准,优点一目了然!

吴工和郑工凑过来,仔细看着那个简陋却有效的模型,反复操作了几次,脸上的质疑和倨傲终于渐渐被惊讶和难以置信所取代。他们可以质疑计算,却无法否认眼前事实。

张工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钱工直接竖起了大拇指:“好小子!真有你的!不仅说得明白,做得更明白!”

张工最后拍板,语气不容置疑:“效果大家都看到了!数据、模型都摆在这里!我认为小陈的方案完全可行!不仅可行,而且必要!老吴,老郑,你们还有意见吗?”

吴工和郑工面面相觑,最终颓然地摇了摇头,讪讪道:“没……没意见了。就……就按新方案来吧。”

这一刻,陈凡用扎实的数据和无可辩驳的事实,彻底粉碎了质疑,赢得了技术科内第一次真正的、来自顽固派的认可。

他的第一个改进方案,闯关成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