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讲座的成功(1 / 1)

加入书签

接下任务后,陈凡拿出了搞技术攻关的劲头。他深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是对孩子。绝不能照本宣科,必须有趣、直观、能互动。

他构思了几个方案,最终确定了“看不见的力”这个主题。他利用休息时间,从厂里废料堆精心挑选了材料:几个大小不一的齿轮、一个滑轮组、两块磁铁、一根废弃的弹簧秤,又找来木棍和线绳,亲手做了杠杆和斜面的简易模型。

讲座那天,他提前请了会儿假,带着他的“宝贝”们来到了红星小学。冉秋叶早已等在门口,看到他,脸上立刻露出了安心的笑容。

“都准备好了?别紧张。”她轻声鼓励,领着他往教室走。

“尽量吧,都是些小把戏。”陈凡笑了笑,提了提手里沉甸甸的布袋子。

走进五年级教室,几十双充满好奇和探究的眼睛齐刷刷地聚焦在他身上。孩子们看着这个穿着洗得发白工装、手里拎着奇怪东西的年轻叔叔,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冉秋叶走上讲台,微笑着介绍:“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一位特别的老师。这位是红星轧钢厂的陈凡叔叔,他是一位非常厉害的技术员,能修好多好多大机器!今天,陈叔叔要带大家做一个特别有趣的科学游戏,大家掌声欢迎!”

在孩子们稀稀拉拉却充满好奇的掌声中,陈凡走到了教室中央,他没有站在讲台后,而是随意地靠在讲桌旁。

“同学们,我叫陈凡,在工厂里干活儿。”他的开场白很随意,像拉家常,“今天呢,我不是来上课的,是来跟大家玩几个游戏的。咱们看看谁的眼睛最尖,脑袋最灵,能发现游戏里藏着的秘密!”

这话一下子抓住了孩子们的心,课堂气氛瞬间活跃起来。

他首先拿出齿轮,让一个男生和一个女生上来摇动大小不同的齿轮,感受省力的奇妙;“为什么大齿轮转一圈,小齿轮要转好多圈?”孩子们睁大眼睛思考。

接着是磁铁“隔空取物”和“同性相斥”的演示,看不见的力让孩子们惊呼连连;弹簧秤拉重物,直观地展示力的大小;用自制的杠杆轻松撬起一摞书本;“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动地球!”他引用阿基米德的名言,引来一片惊叹;最后用斜面演示如何轻松将重物拉到高处……

整个过程中,他没有使用任何复杂的术语,全是孩子们能听懂的大白话,配合亲手操作和不断的提问互动,教室里笑声、惊叹声、抢答声此起彼伏。孩子们争先恐后地举手,想要上台亲手试一试那些神奇的“玩具”。

就连站在教室后面旁听的几位其他班级的老师,都被这新颖的授课方式吸引住了,不时地点头微笑,低声交流着赞许的目光。

冉秋叶看着在孩子们中间穿梭、耐心讲解、引导思考的陈凡,看着他因为投入而发亮的眼睛,看着他轻易地点燃了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她的心中涌动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情愫,有欣赏,有自豪,还有一种微微悸动的感觉。

最后,陈凡总结道:“大家看,科学是不是很神奇?它看不见摸不着,却无处不在,能让我们的工作生活变得更省力、更有趣!今天咱们玩的这些,就藏在自行车、起重机、甚至你们玩的跷跷板里面!学好科学,不仅能知道为什么,将来还能创造出更厉害的东西来!”

“想!”孩子们异口同声,声音响亮,眼睛里闪烁着求知的光芒。

讲座结束,孩子们意犹未尽,呼啦一下围了上来,七嘴八舌地问着各种问题:

“陈叔叔,机器人也是用这些道理吗?”

“磁铁为什么能吸铁不能吸木头?”

陈凡耐心地一一解答,直到上课铃声再次响起,才在冉秋叶的帮助下“脱身”。

“太成功了!陈凡,真的……太精彩了!”孩子们走后,冉秋叶激动地走到他面前,脸颊因兴奋而泛着红晕,“我从来没见过他们这么投入!你讲的每一个环节都恰到好处!你怎么想到的?”

其他老师也围过来称赞:“陈同志,你这水平,真该来我们学校当老师!”

“讲得深入浅出,生动有趣,连我们都受益匪浅!”

陈凡被夸得有些不好意思,谦逊地摆摆手:“老师们过奖了,我就是抛砖引玉,孩子们感兴趣就好。”

回去的路上,夕阳西下。冉秋叶依然沉浸在兴奋中,不住地说着孩子们的反应和同事们的评价,语气轻快。陈凡推着车走在她身边,安静地听着,偶尔回应几句,看着她发自内心的笑容,一种巨大的成就感和淡淡的幸福感在心中弥漫。

这次成功的讲座,像一股温暖的潮流,冲破了两人之间那层微妙的隔膜,关系变得自然而亲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