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7章 系列作品拍摄前的培训(1 / 2)
金属箱内的线路在应急灯下泛着冷光,钢笔的震动尚未平息。
洛倾颜的手指仍贴在笔身,水晶的微光与箱中残存的电流频率轻轻共振。
顾逸尘没有松开搭在她肩上的手,掌心的温度透过衣料传来,像一道无声的确认。
“它还在运行。”
他说完这句话,便转身走向通道口,声音恢复了惯常的沉稳,“明天九点,培训室集合。
所有人,包括技术组。”
洛倾颜收回钢笔,轻轻点头。
她没说破,但心里清楚——那台机器不只是物理意义上的运转,它更像一颗埋在时间深处的心脏,正随着某种古老的节律重新搏动。
次日清晨,培训室的窗帘被拉开一半,阳光斜切进室内,落在投影幕布上。
演员们陆续入座,有人低声议论,有人翻看剧本,眼神里带着试探与不解。
一名年轻男演员翻到“记忆回溯”
桥段,小声嘀咕:“这演法总不能真让人失忆吧?”
顾逸尘走进来时,全场安静。
他没拿讲稿,只将一份泛黄的实验记录放在讲台上。
“这不是表演。”
他开口,声音不高,却压住了所有杂音,“昨晚我们发现的机器,是‘记忆载体原型机’。
它的设计者,是我母亲。
它的第一次情感共鸣测试,目标是一个未命名的人。
倒计时七秒时,系统自动保存了数据包,至今未被读取。”
有人倒吸一口气。
“我们拍的不是虚构故事,”
他顿了顿,“是把一段被遗忘的实验继续做下去。
你们演的每一个眼神、每一句低语,都可能是那台机器等待三十年才等来的回应。”
空气凝住了。
先前的轻佻荡然无存。
洛倾颜坐在角落,钢笔在指间轻转。
她没说话,只是在顾逸尘讲完后起身,走到台前。
“接下来,我们做第一项训练。”
她翻开笔记本,“‘记忆回溯瞬间’的情绪锚定。
谁能真实呈现那种——意识被拉回过去,却又清醒知道自己在现在的撕裂感,谁就能进入角色核心。”
主演试了三次。
第一次太用力,眼球上翻,像个癫痫发作的病人;第二次又太平淡,像在背诵课文;第三次,他闭眼太久,睁开时额角冒汗,却仍被导演摇头否决。
“问题不在动作。”
洛倾颜走近他,“而在你心里,根本没看见那片记忆。”
她轻转笔帽,水晶微光一闪。
情感洞察启动——男人的情绪像被压住的弹簧,焦虑层层堆叠,最底下藏着一丝近乎窒息的恐惧。
她低声问:“你父亲……最近还好吗?”
男人猛地抬头,眼眶一红。
“他住院了。”
声音发颤,“脑萎缩,记不清我了。
昨天他叫我小时候的名字,说‘星星还在天上’,可他连星星是什么都想不起来了。”
洛倾颜没再问。
她递过一张纸:“写下来。
写你记得的,他最后一次带你看星星的晚上。”
男人低头书写,笔尖抖得厉害。
写完后,她将钢笔轻轻抵在纸面,回溯启动。
画面浮现:夏夜庭院,小男孩靠在父亲肩头,两人仰头望着银河。
父亲指着北斗七星,说:“人走了,记忆还在,就像星星灭了,光还在路上。”
演员的肩膀开始抖动。
他重新站上位置,再念那句台词:“我记得那天的星光,可它已经照不到我了。”
声音低哑,尾音像被风撕开一道口子。
没人说话。
有人悄悄抹了眼角。
下午的主题课,是“爱是跨越时间的共振”
。
顾逸尘播放了一段扫描件——泛黄的笔记本页面,字迹清秀而坚定:“真正的记忆,不在脑中,在心跳同步的瞬间。
当两个人的情感频率一致,即使相隔十年,也能听见彼此的心跳。”
洛倾颜将钢笔置于投影仪旁,让水晶的微光自然扩散。
她没解释原理,只是让大家闭眼,听一段未经处理的原型机运行音频——低频脉冲,像心跳,又像某种古老的摩斯信号。
几秒后,有人低声说:“我胸口……好像在发热。”
又一人睁开眼:“我刚才……梦到我外婆了。
她去世五年了。”
后排的女演员突然抽泣,因为她“听见”
了已故母亲哼歌的节奏,和这段音频完全一致。
课程结束时,没人再笑场。
他们终于明白,这不是演戏,是唤醒。
最后的考核,是反派角色的情感塑造。
年轻演员演沈婉的“执念爆发”
戏,几次下来,全是瞪眼、咬牙、嘶吼,像一出廉价复仇剧。
“不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