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3章 众筹引发的关注(1 / 2)

加入书签

清晨六点,邮箱提示音在寂静的办公室里轻轻响起。

洛倾颜刚泡好一杯热茶,指尖还沾着杯壁的暖意,手机屏幕便亮了起来——第一封转回执到了。

是那个写长帖的影迷,昵称“胶片信徒”

他在私信里说:“我把它出去了。

不是为了帮你筹钱,是为了让世界知道,还有人愿意为一部电影心跳加。”

她没急着回复,只是把手机轻轻放在桌角,目光落在包里的那支钢笔上。

水晶安静地贴着布料,像睡着了一样。

七点十七分,城市刚睁开眼,社交平台的数据已经翻了三倍。

我们一起来点亮这部电影悄然爬进本地热搜前十。

一条条转涌进来,有人附上自己拍短片失败的经历,有人说这让他想起大学时熬夜剪辑的夜晚,还有人干脆晒出转账截图:“一千块,买个名字出现在片尾,值了。”

顾逸尘推门进来时,正看见她盯着屏幕笑。

他接过她的手机扫了一眼,眉头微动,“比预想的快。”

“是啊,”

她把茶推过去,“火点着了,风也来了。”

他喝了一口,没说话,手指在屏幕上滑动,一条条翻看评论。

有人问后期进度,有人关心林修的状态,更多人在问:“怎么参与?”

他们对视一眼,默契地同时打开电脑。

计划文档重新打开,原本只打算小范围传递的“光·共创计划”

,在两小时后正式上线。

上午十点,电话打了进来。

《城光日报》的记者说想做个专题,标题暂定为《为爱电的年轻人》。

顾逸尘本能地皱眉,“这个标题不行。”

“我知道你想说什么,”

洛倾颜接过电话,“但别挂,让他们来。”

他愣住。

她笑着解释:“我们不掌控舆论,但可以引导它。

让他们看见的不只是‘情侣追梦’,而是有多少人,其实一直在等这样的机会。”

记者到的时候,阳光正斜斜切进会议室。

镜头架好,提问开始。

起初仍是那套熟悉的套路:“你们是不是走投无路才想到众筹?”

“不怕被人说是圈钱吗?”

顾逸尘刚要开口,洛倾颜轻轻按住他的手背,“我们不是在求救,是在邀请。”

她打开投影,调出白板上的账目模型,“每一笔钱,从混音到调色,从字幕到送审,都会公开。

支持者不是金主,是共同创作者。

我们甚至准备了监督机制,邀请影视院校的学生代表参与资金使用核查。”

记者原本漫不经心的笔尖顿住了,“你们连这个都想了?”

“因为我们也在乎。”

她说,“不是只在乎电影能不能做完,更在乎它从头到尾,都配得上那些愿意相信它的人。”

采访结束时,对方收起录音笔,临走前说了句:“很多人做新闻,是为了记录热闹。

但今天这趟,让我觉得,是在见证一种可能性。”

门关上后,办公室恢复安静。

顾逸尘靠在窗边,望着楼下渐渐聚集的晨光。

“她说得对。”

他忽然开口,“我们不是在讲故事,是在让故事自己长出来。”

洛倾颜正要回应,手机震动了一下。

是一条系统通知:质疑帖《“温情众筹”

背后的财务黑洞》正在某匿名论坛迅酵,阅读量破十万,评论区已有人附上其他众筹失败案例,言辞激烈。

她点开链接,快浏览。

对方列出了三项质疑:项目无抵押、主创无成功先例、资金监管缺乏第三方背书。

每一条,都直击软肋。

顾逸尘不知何时站到了她身后,手指在屏幕上一点,将链接转到她邮箱,一句话没说。

她没抬头,只是默默取出那支钢笔,指尖在笔帽上轻轻一旋。

写下:“顾逸尘·此刻最怕什么”

水晶泛出灰粉交织的光,像被风吹乱的烛火。

纸面浮现一行字:

“怕她相信的一切,被一句话击碎。”

她盯着那行字,良久,合上纸页,轻轻塞进笔记本夹层。

没有安慰,没有承诺,她只是打开文档,在“常见疑问预答”

一栏敲下第一行字:“为什么没有第三方监管?因为我们正在建立比第三方更透明的机制。”

一条条问题被列出来,一条条回应被写下去。

语气不辩解,不激动,只是陈述事实,像在给老朋友写信。

十二点整,阳光铺满桌面。

热搜话题仍在上升,支持者的留言像潮水一样涌进官方账号。

有人画了电影主题插画,有人做了倒计时日历,还有个高中生来一封手写信:“我把零花钱攒了两年,今天终于投出去了。

我不是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