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8章 真相渐明寻转机(1 / 2)

加入书签

雨点敲在挡风玻璃上,像细小的手指不停叩击。

洛倾颜握着方向盘,视线被水痕拉成模糊的光带。

副驾上的钢笔静静躺着,笔尖在纸页上留下的那句“她想你替她守住那个家”

,像一束微弱却执拗的光,照进她此前从未真正理解的角落。

她不是在拒绝我,而是在害怕。

这个念头浮起时,车正驶过清和苑后巷。

她踩下刹车,雨水顺着车顶滑落,在车窗边缘凝成一道断续的帘。

她低头看向笔记本,那个未闭合的“回”

字静静横亘在纸页边缘,笔画末端微微上挑,仿佛还等着她亲手补完。

她没动笔。

而是把车缓缓停进路边空位,熄了火。

窗外雨声渐大,车内却异常安静。

她从包里取出那支钢笔,指尖轻轻摩挲笔身镶嵌的水晶。

它此刻泛着极淡的银光,不似往日因顾逸尘的情绪而闪烁,也不像她自己激动时泛起的蓝,而是沉静、悠远,像是从某个被遗忘的角落传来回响。

她闭上眼,默念顾母的名字。

水晶微震,笔尖自动滑动,在空白页上落下三个字:

守诺之始。

她睁开眼,心跳微滞。

这不是她想写的内容,也不是金手指对顾逸尘记忆的回溯——这是第一次,这支笔触碰到了不属于她、也不属于顾逸尘的情绪场域。

她忽然想起顾逸尘曾提过一次,父亲病重那年,母亲整日守在老宅书房,谁也不让进。

那时他还不懂,只觉得母亲变得陌生。

后来才知道,父亲临终前握着她的手说:“这个家,你替我看着。”

原来,从那一刻起,她就在守一个承诺。

洛倾颜深吸一口气,打开手机相册,翻出顾逸尘送她的那本旧相册扫描件。

她在其中一张泛黄的全家福前停下——顾母年轻时站在老宅门前,身后桂树繁茂,笑容温婉。

她身边空着一个位置,像是特意为谁留的。

她将钢笔轻轻点在照片上。

水晶再度泛起银光,耳边浮现出断续的低语:

“那年桂花开得最好……他走前说,要我替他看着。”

声音很轻,几乎被雨声吞没,可她听得真切。

不是怨恨,不是冷漠,而是一种深埋多年的执念,像一根细线,缠绕在每一寸老宅的砖瓦之间。

她合上手机,望着窗外被雨水洗刷的街景。

原来婆婆的每一次冷淡,都不是在否定她这个人,而是在确认:你能不能看见那些看不见的东西?你能不能听见那些早已沉默的声音?

她不是要一个完美的儿媳,而是一个愿意听懂过去的人。

雨势渐小,她重新启动车子,驶向公寓。

楼道灯有些昏暗,她踩着微湿的地毯走上二楼,钥匙刚插进锁孔,忽然想起什么,转身从包里取出那本笔记本,翻到空白页。

她拧开笔帽,轻声道:“若她能看到,就让笔替我说话。”

笔尖悬停片刻,随即自行滑动。

它写得很慢,像在斟酌每一个字的分量:

“您守的不是过去,是爱。

我愿接下这盏灯,不为取代谁,只为让光继续亮着。”

写完最后一个字,水晶忽然由银转粉,淡得几乎难以察觉,却持续了三秒才熄灭。

她怔住。

这是第一次,这支笔因她对顾逸尘以外的人产生的情感共鸣而亮起粉光。

它不再只是洞察与回溯的工具,更像是某种回应——来自另一个灵魂深处的、微弱却真实的回响。

她合上笔记本,把它放进书桌抽屉,又取出一个素色信封,将那张全家福的打印件轻轻放了进去。

她没写收件人,也没写寄语,只是在信封角上画了一个小小的“回”

字,笔画完整,收尾利落。

第二天清晨,她去了趟老宅附近的旧书店。

店主是个头花白的老人,见她进门,笑着问:“又来找老物件?”

她点头,目光扫过一排排泛黄的书籍。

她在一本《本地风物志》前停下,翻开目录,找到“清和苑”

条目,现其中一页夹着一张手绘的老宅平面图,标注着每间房的用途与建造年份。

她买下书,翻开扉页,现背面有一行铅笔小字:

“1998秋,守诺之始。”

和照片背面的字迹一模一样。

她指尖轻轻抚过那行字,忽然明白,这不仅是顾母的执念,更是她与顾家之间唯一的联结点——不是血缘,不是出身,而是对一段记忆的尊重与延续。

她抱着书走出店门,阳光透过云层洒下,湿漉漉的街道泛着微光。

她没急着回家,而是走进清和苑后院,找到那株老桂树。

树皮斑驳,枝干虬曲,却依然挺立。

她伸手触碰树干,钢笔在包里轻轻震动。

她取出笔,轻点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