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市场反馈需改进(1 / 2)

加入书签

洛倾颜盯着手机屏幕上的投资人回复,嘴角不自觉地扬起。

窗外的夜色像一块深蓝的绸缎,办公室里只剩几盏昏黄的灯还亮着。

“投资人那边有意向投资,前提是看到我们进一步的成本控制成果。”

她回了个“0k”

的表情,正准备关掉文档时,助理忽然推门进来,手里拿着一沓打印好的用户反馈报告。

“颜姐,这是最近一周收集到的市场反馈,已经整理好了。”

助理把报告放在桌上,语气有些迟疑,“不过……有些意见可能不太中听。”

洛倾颜接过报告,翻了几页,眉头果然微微皱起。

评论区、客服记录、问卷调查……各种渠道的声音汇聚成一片嘈杂的声浪。

有人称赞内容有趣、产品实用,也有人抱怨功能复杂、体验不佳,甚至还有人直言:“用了两次就闲置了,根本不符合我的需求。”

她叹了口气,合上报告,拨通了顾逸尘的电话。

“喂,逸尘,我这边收到了市场反馈报告,情况有点复杂。”

电话那头传来纸张翻动的声音,“我也刚收到一份,看来是时候组织一次深入调研了。”

第二天清晨,会议室里早早坐满了人。

市场部、技术部、客服部、内容组的核心成员都到了,桌上摆着厚厚的资料和笔记本电脑。

“这段时间我们的推广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也不能忽视用户的负面反馈。”

洛倾颜站在白板前,语气平静却坚定,“我们必须正视问题,才能走得更远。”

顾逸尘点头补充:“我们不是要找借口,而是要找到改进的方向。

大家分头行动,线上线下结合,尽可能覆盖不同地区的用户群体。”

会议很快进入分工阶段。

团队被分成几个小组,分别负责不同区域和渠道的用户访谈与问卷回收。

为了确保信息统一,他们还制定了一份标准化的反馈模板,将用户的意见按照功能模块、使用频率、满意度等维度分类汇总。

“重点先看‘功能使用障碍’和‘用户体验落差’这两部分。”

洛倾颜提醒道,“尤其是那些反复出现的问题点。”

调研进行得并不轻松。

有些用户白天工作忙,只能约在晚上;有些住在郊区,交通不便;还有些对项目存在强烈不满,态度冷淡甚至带着敌意。

但团队成员依旧耐心沟通,详细记录每一条建议。

几天后,数据开始陆续汇总回来。

令人意外的是,一个高频关键词浮出水面——“操作门槛高”

“很多用户提到,第一次使用的时候不知道从哪里下手。”

内容组的小唐指着统计图说,“虽然我们在视频里演示过,但实际应用中还是不够直观。”

“这个问题必须解决。”

顾逸尘翻阅着反馈记录,眼神认真,“我们要让用户打开产品就能明白怎么用,而不是靠反复摸索。”

洛倾颜点点头,转向技术部负责人:“你们评估一下,这部分功能是否可以简化?或者加入引导式交互设计?”

技术主管沉吟片刻:“改动不算大,但需要重新调整界面逻辑。

如果优先处理,两周内可以完成初步优化。”

“那就定下来。”

洛倾颜果断拍板,“同时,我们要设计一套新手引导流程,包括图文教程和简短视频,帮助用户快上手。”

接下来的日子里,整个团队进入了紧张的优化模式。

市场部重新设计了用户手册,内容组拍摄了五段新手入门视频,客服部也开始主动联系之前反馈强烈的用户,提供一对一指导服务。

而在这个过程中,一个意想不到的现悄然浮现。

“有个用户提了个建议,说能不能加个‘场景推荐’功能。”

调研员小林兴奋地说,“比如根据天气或场合自动推荐适合的使用方式。”

这个想法让会议室陷入短暂的沉默。

“听起来像是一个新方向。”

顾逸尘若有所思,“如果我们能根据用户的生活习惯,智能推荐使用场景,或许能提升他们的参与感。”

洛倾颜眼前一亮:“这不仅能增强用户粘性,还能为后续的产品迭代提供思路。”

她立刻安排团队开始头脑风暴,尝试将这一设想具体化。

与此同时,技术部也在研究系统架构的优化空间。

他们在重构代码的过程中,意外现了一个潜在的性能瓶颈。

“如果我们在这里做一个缓存机制优化,整体响应度应该能提升30以上。”

技术人员指着屏幕上的流程图说道。

“那就一起推进。”

顾逸尘看着洛倾颜,“一边优化功能,一边提升性能,双管齐下。”

时间一天天过去,团队的工作节奏越来越紧凑。

每个人都清楚,这次优化不仅关乎口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