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3章 没人请她坐C位(2 / 3)
p>
她以为对方会就此挂断,但周叙白只是沉默了片刻,然后用一种平静无波的语调说:“苏小姐,您误会了。林总不是想让您去见他,他是想让您去亲眼看看,那些还在背后议论您、揣测您、等着看您笑话的人,都是什么嘴脸。”
苏明玥握着手机的手指微微一紧,心头某处被触动了。
但旋即,她又恢复了那份坚冰般的神情,嘴角勾起一抹嘲讽的弧度:“那就让他们继续议论好了,我不在乎。”
她干脆地挂了电话。
一旁正在用镊子小心翼翼调整机芯的老陈,头也没抬,淡淡地开口:“有些人靠近你,未必是为了拉你回去。也可能是想站在你旁边,替你看清楚,前方的路上到底有没有坑。”
苏明玥的目光落在老人手中那根比发丝还细的游丝上,看着它在镊子的引导下,缓慢而精准地回归原位。
她的眼神,渐渐变得深邃。
周四深夜,艾琳的新一批加密文件如约而至。
在海量的数据和报告中,一份不起眼的PDF文档吸引了苏明玥的注意。
那是Dr.Moss在剑桥大学一场内部小型研讨会上的发言摘录。
其中一段话,像一道闪电劈开了她的思绪。
“……我们习惯于用逻辑和数据来解释世界,但市场的本质是人的集合体,是贪婪、恐惧、狂喜与绝望的交响乐。当一个人能够穿透冰冷的数字,听见它背后属于人性的呼吸时,就说明她的直觉,已经突破了传统认知的边界。”
听见数字背后的呼吸……
苏明玥反复咀嚼着这句话,路演那晚,那股强烈到让她窒息的情绪波形再次清晰地浮现在脑海。
那不是错觉!
那是一种可以被捕捉、被量化的能量场!
一个疯狂的念头在她心中萌发。
她立刻打开模拟交易系统,不再仅仅输入财务数据和市场指标,而是开始实验性地注入“心理变量”:她假设某个基金的决策者此刻正处于极度焦虑的状态,他的操作会呈现何种非理性特征?
她又假设另一家机构的掌舵人因为连续胜利而极度自负,他的投资组合会暴露出怎样的致命缺陷?
连续三个不眠不休的夜晚,她将心理学、行为金融学与复杂的算法模型进行耦合。
在经历了上万次失败的演算后,一套虽然还很粗糙,但逻辑上已经能够自洽的“情绪耦合模型”雏形,终于在她的电脑上诞生。
这套模型,奇迹般地解释了过去一年中数次市场无法用传统理论解释的异常波动。
她创造了一把独属于自己的武器。
周六,一场备受关注的行业沙龙在丽思卡尔顿酒店举行。
主持人是谭疏影,圆桌论坛的主题尖锐而应景——“女性与权力”。
当邀请名单公布时,整个金融圈都感到了意外。
苏明玥的名字,赫然在列。
只是,她的座位被刻意安排在了最边缘,一个几乎会被镜头忽略的角落。
现场,记者们的长枪短炮对准了台上几位风头正劲的女性高管。
轮到提问环节,一个来自二流财经媒体的男记者,却将话筒径直对准了角落里的苏明玥,问题充满了不加掩饰的恶意:“苏小姐,我们都知道您最近的处境。听说您向多家顶级机构求职均遭拒聘,您是否认为,这证明了女性在金融圈遭遇重大挫折后,很难东山再起?您是否该考虑换个赛道了?”
全场的目光瞬间聚焦在她身上,幸灾乐祸、同情、好奇,不一而足。
苏明玥没有立刻回答。
她只是优雅地端起面前的茶杯,轻轻吹了吹浮起的茶叶,然后抬起眼,目光平静地锁定那位记者,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遍了整个宴会厅。
“我记得你。五年前,在我升任高级分析师的发布会上,你也问过一个类似的问题。那时你说,‘女分析师的天花板很低,终究做不大’。但是现在,你供职媒体的头条,挂的是‘苏明玥效应’引发行业地震。”
她放下茶杯,发出一声清脆的轻响,嘴角的笑意清冷而锋利。
“所以,不是我该换赛道。是像你这样的人,脑子里的地图,该更新了。”
全场瞬间死寂。
几秒钟后,密集的快门声如同暴雨般响起,将她从容而倨傲的身影,定格成了这个下午最耀眼的焦点。
散场后,苏明玥没有坐车,独自一人沿着江边步道缓缓而行。
晚风吹拂着她的长发,城市的霓虹在江面倒映出迷离的光影。
手机突然震动了一下,是一条匿名短信,内容只有一句话:“你踩到了不该踩的线。”
不等她有任何反应,手机屏幕自动跳转,开始播放一段视频——正是她当初进入路演会场的画面。
视频的角度很刁钻,来自天花板一角的内部监控,清晰地拍下了她的每一个动作。
一股寒意从脚底直冲头顶。
这不是警告,这是示威。
对方在告诉她,他们无处不在。
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