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稷下谋局(1 / 2)
一处安雅的静堂内,檀香袅袅,阳光透过雕花窗棂,在光洁的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夏泽在苏妲己轻柔的搀扶下落座。
他虽目不能视,却精准地面向老者方向,做了一个“请”
的手势,袖袍拂过桌面,带起一丝微风。
“请。”
老者并未就座,苍老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疏离:“不必客套了,崎泽君,还是说说正事吧。”
他身形挺直,目光如炬,审视着眼前这位搅动大梁风云的年轻人。
“老先生,”
夏泽的声音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分量,“不知您对大梁如今这盘残局,作何观想?”
老者冷哼一声,语带机锋:“梁王沉溺酒色,大公子韬光养晦,这不正是你‘崎泽君’苦心孤诣,想要看到的局面么?”
“非也。”
夏泽轻轻摇头,指尖摩挲着温润的茶杯边缘,仿佛在触摸那无形的天下脉络。
“您看到的,是大梁从煌煌盛世一步步滑向深渊的轨迹。
您心中所系,是否仅仅是‘梁’这块牌匾能否存续?”
他微微一顿,语气陡然转冷,如同淬了寒冰,“您今日也亲见了,那路七念,仗着父辈余荫,买官鬻爵,鱼肉乡里!
视律法如无物,视生命如草芥!”
老者沉默,花白的眉毛紧蹙,夏泽的质问如同重锤,敲打在他早已千疮百孔却仍存一丝忠念的心上。
夏泽啜饮了一口清茶,氤氲的热气模糊了他无神的双眼,却让他的话语更加清晰:“大梁,根基已朽,气血已枯。
即便没有我夏泽,大厦倾颓也不过是旦夕之间。
真正在泥淖中挣扎、在刀俎下呻吟的,是这亿万黎庶苍生!”
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洞悉历史兴亡的悲悯与决绝。
老者身形微晃,眼中闪过一丝深沉的痛楚与迷茫。
他一生所学,满腹经纶,一腔热血,却在壮年蹉跎至垂垂老矣,受尽排挤,尝遍不公。
大梁这架腐朽的马车,早已让他心灰意冷。
他缓缓的,带着一种沉重的疲惫,坐了下来。
椅子出一声轻微的“吱呀”
,仿佛是他信念最后的叹息。
夏泽感知到对方态度的松动,继续道:“欲挽狂澜于既倒,岂是朝夕之功?然,我所立稷下学宫,便是这沉疴痼疾的一剂良方!”
“哦?”
老者抬起浑浊却依旧锐利的眼睛,带着深深的不信,“稷下学宫?育人之所,真能改天换地?”
“学宫以育人为本,明德启智,砥砺品性。
他日,大梁庙堂之上,栋梁之才皆出稷下!”
夏泽的声音斩钉截铁,带着开创未来的宏大气魄,“他们以身载道,以行践言,涤荡污浊,重振纲纪。
如此,何愁乾坤不能朗朗?民生不能安康?”
“那……”
老者喉头滚动,声音干涩,“大梁岂非已是名存实亡?”
“所谓亡,”
夏泽微微前倾,无神的眼眸仿佛穿透了老者,“不过是腐肉尽去,新肌方生!
不过是旧制崩解,新规当立!
在您心中,一个名号的更迭,真的就是亡国灭种吗?”
他的质问直指核心,“试问那田间耕作的农夫,市井营生的商贾,若能得温饱,享安宁,他们会关心头顶的天空,是叫‘大梁’,还是别的什么吗?”
静堂内陷入长久的沉寂,唯有檀香无声燃烧。
老者枯瘦的手指紧紧抓着扶手,内心的挣扎如同惊涛骇浪。
良久,他才像耗尽了所有力气,沙哑道:“容老夫……再思量一二?”
“自然。”
夏泽颔,脸上露出一抹了然的微笑,“夏泽,静候先生佳音。”
老者被恭敬的下人引向厢房,背影显得格外萧索。
苏妲己这才轻蹙秀眉,低声问道:“此人虽正直,却也固执得紧。
稷下学宫求贤若渴,为何偏要如此执着于他?况且,文夫子之位……”
夏泽嘴角噙着淡笑,指尖在桌面上轻轻画着无形的轨迹:“大梁积弊百年,非一日之寒。
欲破旧立新,需要的正是这等风骨刚硬、学识渊博的老成宿儒。
他胸中块垒,正是变革所需之火种。
我信他,定会应承下这‘文夫子’之职。”
“三位夫子?”
苏妲己眼中闪过一丝讶异,“效法大周旧制?武夫子已定,此人可为文夫子,那第三位……莫非要在学宫大比中擢拔?三权并立,就不怕……”
“怕?”
夏泽轻笑一声,带着掌控一切的从容,“非但不怕,更要如此!
大周三位夫子,高山仰止。
我立此三席,便是要他们彼此砥砺,以先贤为镜,照见自身不足,方能……”
话音未落,静堂的门被“砰”
的一声撞开!
隋渊风风火火地闯了进来,带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