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章 三道旨意(2 / 3)

加入书签

俭相同,点了点头,道:“不错,一天就查出来了,看来以后能替朕分忧了。

史三郎的功劳,你自己看着赏赐便是。”

李弘道:“是。”

“既然查清楚了,接下来该怎么做,你们可有好的提议?”

李治有心再考考他们。

李贤忙道:“父亲,康国国王是在我们帮助下才复国,如今却投入大食教,如此背信弃义之人,应狠狠惩罚他才是!”

李治看向李弘,道:“太子以为呢?”

李弘想了想,道:“孩儿以为应先查一下,他为何信奉大食教,查清楚再处置不迟。”

李治又看向薛讷:“薛讷,你有什么想法?”

薛讷大吃一惊,没想到皇帝会问到自己,支支吾吾的道:“臣、臣同意太子的意见。”

李治点点头,道:“好,你们的意见朕都知道了,你们也辛苦一天了,都下去休息吧。”

三人全部告退离开了。

“王卿,他们三个能查的这么快,都是你暗中引导的吧?”

李治笑道。

王及善忙拱手道:“回陛下,此事确实是太子殿下自己查出来的,臣的人能调查出来,还多亏了太子殿下。”

李治只当他是谦虚,便道:“罢了,你来说说,康国的事该怎么处理?”

王及善沉吟道:“臣以为,要对付康国国王,不需动武,只要揭穿他信仰大食教的事,其他八国自会对付他。”

李治点点头,又问:“媚娘,你觉得呢?”

武媚娘道:“陛下可否注意到,大食国内乱后,昭武九国对我们态度就出现了变化。”

昭武九国最惧怕的就是大食吞并,当初就是因此加强了对大唐的依赖。

如今大食内乱,他们就觉得,这场内乱过后,大食国会因此而衰弱,再也威胁不到他们。

正因如此,他们态度才生微妙变化,康国一反对纳税,立刻有几国跟着蹦出来反对,这就是明证。

武媚娘接着道:“妾身以为,对付这些小国,需要准备蜂蜜和鞭子,听话的给蜜吃,不听话的抽一鞭子,他们才会老实。”

李治道:“你的意思是说,由我们出兵攻打康国?”

武媚娘道:“是的,另外那几个反复过的小国,也要有惩罚。”

李治沉吟良久,道:“好,你们的意见朕都知道了,容朕再考虑一下。”

离开立政殿后,李治静静沉思了一个多时辰,随即下了三道旨意。

第一道的旨意是下达给内领府的,让他们策反康那,由康那在正日大朝会上,揭穿康国国王信奉大食教的事。

第二道旨意给鸿胪寺,让他们将那几个在纳税上反复的国家,排在大朝会靠后的位次。

最后一道旨意则是给安西都护府的,允许裴行俭出兵讨伐康国国王。

不过李治还提了一个要求,一定要兵贵神,以最快的度打完这一仗,若不能在一个月内攻破康国都城,就算打胜,也不算功劳。

到了十二月份,营州都督刘仁轨传回一份奏报,详细说明了倭国的最新情况。

倭国自突袭新罗占据的越前国失败后,便跟新罗打起了持久战。

倭国内部,宝女王与中大兄的矛盾依然存在,双方都不信任对方,都希望对方的人马打头阵,导致倭军并不团结。

而另一边,投靠新罗的扶余福信部,被调到倭国,导致新罗军力增强,开始反击倭国本土,倭国渐渐陷入被动。

不料,某一次新罗与倭国的战役中,扶余福信突然不听调令,领军进入了倭国近江国,占据了坂田城,似有自立之势。

另一边,因为倭国主力被新罗拖住,还有一部分主力驻扎在南边,防备大唐,导致北边空虚。

靺鞨和虾夷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大肆侵略倭国北方那些小令制国,且手段残忍,时有屠城之事生,倭人纷纷南逃。

两国有一次为了争夺一座城池,还差点打起来。

除了两国之外,倭国北地偏东的沿海村落,出现了流鬼国和夜叉国的小规模船队。

流鬼人见男人就杀,小孩都不放过,只有年轻妇人幸免于难,被她们劫掠走,繁殖后代。

夜叉人更加残忍,生吃活人,将倭人当做口粮给抓走了。

倭国北地已陷入一片人间炼狱。

这个结果是李治没想到的。

他本以为倭国军力不弱,应该可以将新罗、靺鞨驱逐出去,不曾想,倭军竟被新罗给拖住了。

如此来看,就算大唐不出手,倭国也很可能被灭国,李治想把倭国当做矿地的计划,可能要受到一些影响了。

刘仁轨的奏报传过来没多久,辽东各国使节也纷纷来到长安。

这次多了几个国家的使节,分别是虾夷国、流鬼国、驱度寐国和肃慎国。

他们如今也都知道了,倭国落到如今地步,就是因为被大唐消灭了主力。

出于对强者的尊敬,这才派遣使节来到大唐。

除虾夷国外,其余三国的人,都跟靺鞨人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