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武皇后的请求(2 / 3)

加入书签

没有回家吃饭,连夜将南诏使节团审问一番。

虽然几个头目很硬气,其他成员中还是找到一个突破口,供认不讳。

他们果然是吐蕃人,向薛仁贵射冷箭的也是他们。

正月初四,薛仁贵和狄仁杰一起去鸿胪寺,将此事情况,详细告诉了诸国使节。

得知吐蕃人的行为后,不仅五诏国、天竺国、诸羌惊怒,连比栗毒、李窟哥也暗暗恼火。

李窟哥怒声道:“吐蕃鼠辈猖獗,竟敢陷害我契丹,还请薛将军转告天可汗,只要唐军讨伐吐蕃,我契丹一定派军助战!”

突厥使节道:“我突厥也愿助战!”

其他五诏国、天竺国也纷纷嚷嚷,希望跟随大唐,联合各国,一起消灭吐蕃。

最积极的是吐蕃周围的国家。

他们都想着消灭吐蕃后,不仅能解除危险,还能分到一块肉吃。

宾就女王站起身,道:“诸位不必心急,相信天可汗自有决断,我等只需拥护天可汗,听从调令即可。”

薛仁贵抬了抬手,朗声道:“诸位回国之后,都可做好备战准备,防备吐蕃攻击。

我大唐若要攻打吐蕃,定会通知各位!”

诸国使节纷纷出声答应了。

大年初四,唐朝官员们去年的执政考评,也都出了结果。

因吏部被查过一次,新上任的吏部官员都非常谨慎小心。

结果造成考评难度直线上升,很多人的考评成绩都不如去年,不少人还因此降级。

李治对这结果,却非常满意。

以前吏部考评一片大好,仿佛大部分官员都是清官好官,德行高尚,这不过是粉饰太平罢了。

只有找出问题,正视问题,才能解决问题。

所以他对吏部官员下旨嘉奖,鼓励他们保持这种务实作风。

这天夜里,李治忙了一天,来到立政殿,洗漱之后,拥着武媚娘躺在床上。

一番云雨之后,武媚娘靠在他胸膛上,低声道:“陛下,妾身能不能求你一件事?”

李治轻抚她的秀,笑道:“说吧,什么事?”

武媚娘轻轻道:“您能不能把郭孝慎调回长安?”

李治听到郭孝慎这个名字后,心中一动。

郭孝慎是武媚娘的妹夫。

武氏一共有三女,长女武顺,二女武媚娘、三女武如意。

当初武媚娘被赶到感业寺时,杨夫人被武家兄弟赶出府邸,又因牵挂女儿,大病一场。

当时武顺不在长安,便是武如意一直照顾着病重母亲。

那时她还只有十五岁。

她不仅要照顾母亲,还到处求亲族朋友,希望给感业寺的姊姊捎一点东西,通个消息。

武媚娘在感业寺的经历极为遭罪。

因她不愿剃,又无亲族捎东西进寺,打点上下,遭到全寺尼姑刁难。

幸得武如意打通太原郭氏人脉,给她送了几件饰。

武媚娘利用这些饰,买通几名小尼姑,后来又利用小尼姑,搭上一名千牛卫,才得以将一情诗,送到李治手中。

所以在武媚娘心中,非常珍爱武如意这个小妹。

武如意为了报恩,后来嫁给了太原郭氏的郭孝慎。

武媚娘与长孙无忌争斗时,郭家的立场颇为暧昧。

为了不让武如意在郭家的处境尴尬,武媚娘便将郭孝慎调出长安,好让妹妹远离是非之地。

如今尘埃落定,她想让妹妹回来,也很正常。

令李治意外的是武媚娘的态度。

郭孝慎只是个七品小官,以武媚娘皇后的权势,只要随便朝许敬宗、李义府打个招呼,都能轻易调他入京。

五品以下官员的升调,可直接由政事堂决议,不必通过皇帝。

换句话说,武媚娘可以在李治不知情的情况下,就将郭孝慎调回来。

可她却并未这样做,而是向李治求情。

这显然是在向李治表态,她以后会谨守本分,不会主动干涉前朝之事。

李治见她在朝好的方向转变,心中也很满意,微笑道:“我没记错的话,郭孝慎在平州担任司法参军吧?”

武媚娘柔声道:“陛下记得一点不错。”

李治想了想,道:“那就调他入京,在大理寺担任寺丞吧。”

武媚娘嫣然一笑,道:“多谢陛下。”

翻过身子,整个人跨坐在李治身上,长长的秀落在李治头上,神情魅惑,似乎想来个女上男下。

李治抖擞精神,将她翻身压下,又开始了新一轮激战。

次日清晨,武媚娘命人从私库之中,挑选出一些东西,准备派人送到武府。

张多海忽然来到外殿,说道:“殿下,柳城郡夫人入宫求见。”

武媚娘道:“请她进来吧。”

不一会,武顺穿着一身喜庆的粉红色长裙,来到大殿,外面披了件貂皮大氅。

她一进殿,便开始脱衣服,笑道:“还得是你这里暖和,外面可把我冻死了。”

武媚娘将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