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 风雨欲来初定音(1 / 9)

加入书签

第一折宫阙惊雷震金陵

荣国府的晨雾还没散尽,青石板路上的薄冰在晨光里泛着冷光。

黛玉正坐在窗前临摹父亲的笔迹,案上摊着的宣纸写满了"

平安"

二字,墨汁未干,透着三分急切。

紫鹃突然掀帘进来,棉鞋踩在炭渣上出细碎的声响,手里的铜盆晃出半盆热水:"

姑娘!

宫里来人了!

"

黛玉握着狼毫的手猛地一颤,墨滴在宣纸上洇开个黑团。

她站起身时带倒了笔洗,青瓷碎片混着清水溅在藕荷色裙裾上,像落了场骤雨。

"

是是坏事吗?"

她的声音紧,指尖掐进掌心——顺天府的人昨夜还在府外徘徊,灯笼的红光映在围墙上,像一道道血痕。

"

是好事!

"

雪雁从外面跑进来,冻得通红的手里攥着张明黄的纸,"

传旨的公公说,皇上看了李御史呈的证据,龙颜大怒,已经下旨释放贾政老爷了!

还要重审盐引案呢!

"

宣旨的太监就坐在荣庆堂的上,手里把玩着翡翠扳指,语气里带着几分刻意的热络:"

老太太,恭喜啊。

您家姑爷是个清官,皇上心里明镜似的。

"

他瞥了眼站在一旁的宝玉,"

宝二爷有胆识,敢把密函送进御史台,将来定是个有出息的。

"

贾母的手还在抖,接过圣旨时差点掉在地上,鸳鸯赶紧扶住她。

王夫人早已泣不成声,用帕子捂着脸,肩膀一抽一抽的,泪水顺着指缝往下淌:"

谢皇上恩典谢皇上恩典"

宝玉站在黛玉身边,能闻到她间淡淡的药香混着松烟墨的气息。

她的指尖冰凉,悄悄在袖摆下抓住他的手,像抓住根救命稻草。

他回握住那只纤细的手,指腹摩挲着她掌心的薄茧——那是连日来绣护膝磨出来的,针脚比从前更密了。

传旨太监走后,荣国府的人像是突然活了过来。

下人们在院子里奔走相告,脚步声踏碎了连日来的死寂。

厨房的刘婆子杀了唯一一只老母鸡,说是要给"

将来的二奶奶"

补身子;小厮们扛着梯子去揭大门上的封条,木梯撞在门柱上出咚咚的响,震得门环都在颤。

黛玉跟着贾母往狱神庙去接贾政,马车在结冰的路上颠簸。

她掀起车帘一角,看见街对面的茶楼里,几个穿绸缎的男人正对着荣国府的方向指指点点,其中一个戴玉帽翅的,正是前几日拒不见宝玉的史家表舅。

"

世态炎凉,自古皆然。

"

贾母拍了拍她的手背,银镯子在阳光下泛着冷光,"

等你公公出来了,咱们关起门过日子,不比看别人脸色强?"

黛玉点点头,目光落在街角的馄饨摊。

一个穿破棉袄的小孩正踮着脚够蒸笼,摊主笑着塞给他两个热气腾腾的馄饨。

水汽模糊了孩子冻红的脸,却掩不住眼里的光。

她忽然想起宝玉说的,等这场风波过去,就去江南看她小时候住过的宅院,院里的石榴树该开花了。

狱神庙的朱漆大门紧闭着,铜环上的绿锈在寒风里剥落。

贾母让人递了帖子,过了许久,侧门才开了条缝。

贾政穿着件半旧的藏青棉袍,头胡子都白了大半,看见贾母时,这位素来刚毅的汉子突然红了眼圈,膝盖一软就要下跪,被宝玉死死扶住。

"

爹!

"

宝玉的声音哽咽,"

咱们回家。

"

贾政的目光扫过黛玉,看见她鬓边那支梅花银簪,又看了看她攥着宝玉的手,干裂的嘴唇动了动,最终只化作一声长叹。

风吹过庙前的老槐树,枯枝摩擦着出呜咽,像在诉说这几个月的苦寒。

马车往回走时,贾政忽然开口:"

那封密函,是你母亲留下的?"

黛玉嗯了一声,他便不再多问,只是望着窗外掠过的街景,眼神里有欣慰,也有难以言说的沉重。

路过顺天府衙时,黛玉看见几个捕快正把个戴枷锁的人往牢里送,那人穿着锦缎袍子,依稀是前几日来抄家的典史。

"

善恶终有报。

"

贾母闭目念佛,佛珠在指间转动,出沉闷的声响,"

只是这金陵城,怕是要变天了。

"

车窗外的风突然紧了,卷起地上的雪沫打在玻璃上,像无数只眼睛在窥视。

黛玉握紧宝玉的手,感觉那只手虽不如从前温润,却多了几分能依靠的力量。

她知道,释放贾政只是开始,那些藏在暗处的漩涡,才刚刚开始转动。

第二折暗流汹涌藏机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