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漕粮暗涌覆官舟(1 / 1)

加入书签

戌时的运河泛着铁锈腥气。

宝玉伏在芦苇丛中,眼见漕船吃水线深得反常。

黛玉裹着灰鼠裘缩在船舱暗角,耳听得甲板上传来闷响——本该装满新粮的麻袋裂了口,漏出的竟是掺着砂石的陈年霉米。

&0t;这船要沉!

&0t;船工突然变调的呼喝惊破夜色。

黛玉攥紧袖中银剪,剪尖挑开邻舱油布,二十口贴着&0t;军粮&0t;封条的箱子内,幽蓝寒铁泛着冷光。

对岸忽起火光,妙玉素衣立在哨塔,手中令旗直指货舱:&0t;官粮换砂石,寒铁充军械,好个忠孝传家的贾府!

&0t;

荣禧堂的烛泪在寅时凝成血珀。

黛玉将霉米样本摊在紫檀案上,米粒间夹杂的砂石竟与贾政书房假山石同源。

宝玉用钢芯挑开账册线脚,夹层滑出半张泛黄货单:&0t;丙戌年腊月廿三,购运河砂石八百担,兑白银五千两&0t;墨迹与贾敏遗书上的泪痕交叠。

&0t;二姑娘快瞧!

&0t;平儿提着染血灯笼撞进来,灯笼罩子里粘着片残破封条——&0t;北静王府&0t;的印鉴下,竟盖着九黎族的暗记。

窗外竹影骤乱,紫鹃推开西窗,恰见周瑞家的抱着木箱没入竹林,箱角渗出暗红血渍。

子夜的官船在漩涡中打转。

黛玉攀住桅杆,看宝玉撬开底舱铁锁。

本该装满赈灾银的箱内,四十把淬毒弩箭泛着幽蓝,箭杆刻纹与元春省亲轿辇上的雕花如出一辙。

漕运书吏的惨叫突然传来:&0t;粮船要撞闸了!

&0t;

江心忽现十艘蒙皮快船,船头九黎旗幡猎猎作响。

妙玉立在主船舷边,扬手洒出漫天盐引:&0t;贾府以砂石充新粮,寒铁换赈银,这漕运河道淌的都是百姓血!

&0t;黛玉接住一张盐引,背面朱砂竟拼出户部侍郎的私章纹路。

栊翠庵的晨钟裹着血腥味。

黛玉翻开染血的《楞严经》,夹页漕运图被朱砂改得面目全非。

宝玉撬开韦陀像金身,四十枚带血铁钉钉着船工名册——每根铁钉皆穿着半块残破腰牌,牌上&0t;贾府&0t;二字与北静王府徽记交叠。

&0t;姑娘看这里。

&0t;紫鹃掀开蒲团,暗格里躺着半块户部量斗。

黛玉以断镯钢芯轻触斗沿,缺口竟与赈灾粮袋的裂痕严丝合缝。

庵外忽起马蹄声,平儿跌撞进来:&0t;九黎人抬着棺材堵了宗祠!

&0t;

宗祠地窖的桐油灯映着账册鬼影。

贾琏撬开第五口铁箱,本该装满族谱的箱内,四十卷漕运密档捆如毒蛇。

黛玉指尖抚过卷宗上的指印,忽觉刺痛——那纹路竟与王夫人佛珠孔洞相契。

&0t;这里还有活口!

&0t;锦衣卫踹翻暗柜,滚出个浑身溃烂的船老大。

老者枯手抓住黛玉裙裾,腕间烙印渗着脓血:&0t;他们逼我们在砂石里掺砒霜&0t;话音未落,三支毒箭破窗而入,老者喉头瞬间乌黑。

潇湘馆的琉璃灯彻夜长明。

黛玉将密档残片拼合,褪色朱砂显出新证:&0t;贾府四十年间以砂换粮,毒杀流民三千&0t;宝玉忽然用钢芯挑开楠木匣暗层,二十封密信如鸦羽纷飞——最末封盖着带血的漕运总督印,竟是贾赦亲笔:&0t;今以迎春婚事为质,求宽限五载&0t;

窗外骤起喧哗。

茗烟撞开房门:&0t;官差围了梨香院!

&0t;黛玉展开染血经卷,空白处被烛泪洇出暗纹——竟是贾母佛珠串上的九黎图腾。

荣禧堂的晨曦刺破血色窗纸。

刑部尚书高举圣旨跨入时,贾母龙头杖劈碎楠木匣。

漫天密信纷飞处,王夫人突然夺过黛玉手中经卷,册页遇风自燃,青烟凝成运河全图。

黛玉望向祠堂方向,忽见妙玉扶着迎春立于阶前。

迎春褪下嫁衣,肩头烙痕竟与船老大腕印相契:&0t;这四十年,贾府嫁女皆是堵漏的沙包!

&0t;朝阳刺破云层,照见祠堂梁柱暗纹——每道木纹皆刻着漕运冤魂的姓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