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你有点心理阴暗求月票(1 / 3)

加入书签

张宸语不仅亲自带车去接人,一路上也表现的特别恭敬,和戚昊的随行人员交流也没端着。

尤其是听说戚昊入股了八家动画公司,更觉得心凉和无奈。

有这么多潜在的合作项目,真是有他没他都一样了。

特效公司破产,有两个痛点一个恐惧。

两个痛点,一个是“无法承受空档期”

,一个是“特效公司不能接不靠谱的项目”

空档……

空档也要工资啊!

成本太高,一个不靠谱的项目就有可能拖垮公司。

还有一个恐惧。

按照业光魔总经理斯科特·罗斯的说法,特效公司有一个恐惧根源在于,他们必须得拍制片方的“马屁”

,不然就会饿死。

看似很牛逼的业务,其实处于食物链的最底层。

整个好莱坞的特效公司,都要跪舔六大电影公司。

现在戚昊整合了这么多动画工作室。

空档期?

不存在的,能忙得完就不错了,可能还要外包很多业务出去。

不靠谱?

经历了多重筛选,不靠谱的项目会大大降低,戚昊这个财力雄厚的家伙会帮忙兜底。

就连张宸语都听说了,戚昊现在背后有一个煤老板充场面的飞扬传媒,财力雄厚到有几十个亿的资金。

而戚昊本人似乎也是个低调的亿万富翁。

如果他想砸钱,至少能拿出十个亿出来乱砸。

导演不靠谱换导演,制作人不靠谱换制作人,特效公司不行自然也可以换总监。

至于拍制片方马屁……

戚昊自己就是制片方。

这种模式,甚至比好莱坞六大影业自己的特效公司更加完美。

六大的特效公司也一样有空窗期。

因为好莱坞竞争激烈,而且现在展度已经变得非常缓慢。

竞争激烈到什么程度呢?

在制作《泰坦尼克号》时,导演詹姆斯·卡梅隆无法决定特效部分能否交给自己的公司数字王国,他只能向20世纪福克斯建议特效团队。

开拍前,片方制定的特效预算是1800万美元。

数字王国认为,这个价格远远不够做《泰坦尼克号》的特效,预算应该是2700万美元。

这个项目,还吸引了当时数字王国最大的竞争者——工业光魔。

工业光魔给片方的报价是2500万美元,以亏损200万美元的代价抢项目。

数字王国不得不把预算降到2500万美元抢回项目。

200万的亏损,成为压死数字王国的最后一根稻草,但如果当时不接下《泰坦尼克号》,数字王国也可能会破产。

更难受的是,特效工作开始进行后,卡梅隆没有按时把后期镜头交给数字王国。

人家问卡梅隆:电影在哪里,东西呢?

卡梅隆回答:我还在拍摄中。

跟姜闻一个鸟样,随心所欲,想拖就拖,根本不管别人的死活。

戚昊拍戏虽然也支,但是他会加班把进度赶回来。

虐待的是自己。

制作计划被打乱后,数字王国前期因为空档烧钱,后期又为了赶进度大量加班——为了赶交片时间,不得不把部分镜头分包给工业光魔和vifx。

利润进一步摊薄。

数字王国因为亏损,直接就加快了破产的步伐。

你不做,别人抢着做。

华夏这边不一样,特效方面还处于一个要依靠好莱坞和日韩特效团队的局面。

而好莱坞和日韩特效团队的成本相对较高。

像淘气鬼工作室这样即便有一部分好莱坞员工,成本也比日韩低一些。

更何况,华夏现在的电影市场增长度全球第一,全世界都能看得到。

什么时候越米果不好说,但是不出几年,肯定就能越霓虹成为全球第二。

张宸语一路忐忑,很快就到了地方。

不算是特别寸金寸土的地段,但是周边文化氛围比较浓厚。

工作室八十多个人,租下了整整一层,显得格外宽敞,装修风格也很另类,视角效果满满。

“这边是建模组……”

张宸语带着戚昊到处参观,戚昊一口流利的英语让张宸语非常惊讶。

以前刚认识的时候,戚昊连和那些外国佬员工沟通都做不到。

现在竟然知道很多专业术语了。

戚昊当着张宸语的面,询问了不少专业方面的问题,横向对比,纵向对比,了解工作室展的情况。

甚至还询问了员工待遇方面的问题。

他“曾经”

和张宸语约定,以五年为期,你帮我展工作室,在确保技术有所突破,和主流特效公司逐渐拉近距离,并且确保员工待遇的前提下,允许张宸语拿出一定比例的工作室利润作为报酬。

而戚昊这个老板,却是一分钱的利润都不拿。

当初收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