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6章 无声的防线(1 / 2)
凌晨三点的金陵郊区,梧桐树叶在夜风中沙沙作响。
情报部行动处的突击队员们猫腰蹲在篱笆墙外,队长赵刚看了眼手腕上的夜光表,表盘指针在黑暗中出幽绿的光。
远处别墅的窗口还亮着灯,隐约能看见窗帘上映出的人影。
“各小组注意,三点十五分准时行动。”
赵李对着喉头麦克风低声下令,手指握紧了腰间的勃朗宁手枪。
队员们身上的胶鞋踩在露水打湿的草地上,没出一点声响。
三点十五分整,赵李猛地挥手,两名队员迅剪断院墙上的铁丝网。
别墅的木门被撞开时出沉闷的响声,客厅里的打字机声戛然而止。
一个金碧眼的男人正将一块黑色方块塞进旁边的机器。
“住手!”
赵刚一个箭步冲上去,左手按住男人的肩膀,右手夺下那块还带着余温的方块。
这是块边缘磨损的硬盘,表面贴着张伪造的“ib”
标签——在这个磁带存储器还属尖端科技的年代,这种便携式存储设备显然来自境外。
男人突然从袖口甩出把折叠刀,刀刃在台灯下闪着寒光。
队员小李眼疾手快,一记擒拿将他的手腕反剪到背后,手铐“咔嗒”
一声锁上时,男人出愤怒的低吼:“你们无权逮捕我,我是瑞士商人!”
赵李没理会他的叫嚷,注意力全在桌上的设备上。
那台伪装成碎纸机的机器其实是数据销毁器,里面的刀片正缓慢转动。
他小心翼翼地取出硬盘,对着台灯查看,金属外壳上的划痕里还嵌着纸屑——显然对方已经销毁了部分数据。
“立刻送技术科,用磁强计检测剩余数据。”
赵刚将硬盘装进铅封袋,转身打量客厅。
墙上挂着的世界地图用红笔圈出多个地点,其中火箭集团军的驻地被画了个醒目的三角。
书桌抽屉里散落着几张照片,都是穿着军装的人与这个“瑞士商人”
的合影。
技术科的灯光彻夜通明。
科长老郑戴着老花镜,将硬盘接入改装过的磁带记录仪。
机器运转时出嗡嗡声,绿色的示波器屏幕上跳出一串杂乱的波形。
他转动旋钮调整频率,突然,一组坐标数字在荧光屏上闪烁起来。
“找到了!”
老郑兴奋地拍了下桌子,搪瓷缸里的茶水溅出几滴,“火箭集团军十个远程火箭旅的部署位置,还有三个弹药库的具体坐标。”
他指着屏幕上的波形解释,“对方用的是脉冲编码,每两个数字之间夹着干扰信号,幸好销毁程序只运行了七秒。”
此时的情报部指挥中心,刘远正盯着墙上的地图。
赵李的汇报通过专线电话传来,电流声里夹杂着远处的警笛声。
他手指点在标注着“雨花台宾馆”
的位置:“这个叫汉斯的间谍,上周在那里和火箭旅的参谋张志强见过面。”
作战参谋将一叠监听记录放在桌上,纸张边缘因反复翻阅而卷起:“我们查了宾馆的住宿登记,汉斯用的是伪造的瑞士护照,登记职业是‘精密仪器商人’。
他入住期间,曾三次向张志强的办公室打电话。”
刘远拿起放大镜,仔细查看汉斯的通讯记录。
电报局提供的加密电报副本上,有几处模糊的印记引起他的注意:“这些电报的收报地址都是香港的贸易公司,但电报时间都在火箭旅进行实弹演习之后。”
他突然抬头,“让技术科检测电报纸的显影剂,密写药水总会留下痕迹。”
黎明时分,七辆军用吉普从情报部大院驶出,分别开往金陵的七个地点。
赵李带领的小组直奔张志强的住所,当他们撞开房门时,这个戴着眼镜的参谋正将一叠纸塞进煤炉。
火苗舔舐着纸张边缘,露出“射程参数”
的字样。
“张参谋,别费力气了。”
赵刚将灭火毯盖在煤炉上,“汉斯已经招了,你上个月从他那里拿的那块欧米茄手表,现在就在证物袋里。”
张志强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瘫坐在椅子上,手指无意识地绞着衣角。
与此同时,技术科的检测有了新现。
老郑用碘蒸气熏过的电报纸上,显现出淡棕色的字迹:“东风-2的燃料配方已到手,下周用微型胶卷交接。”
他立刻调来电报局的报记录,现每次报前半小时,都有个陌生号码打给汉斯下榻的宾馆。
“查这个号码的来源。”
刘远在电话里下令,手指在通讯录上划出一道线,“所有与汉斯有过接触的人,包括宾馆服务员、贸易公司职员,一个都不能漏。”
上午九点,最后一名涉案人员在尚海港被抓获。
这个码头搬运工正将一卷胶卷藏进鱼肚子,准备随货轮运往香港。
当他被戴上手铐时,货轮的汽笛声刚刚响起,海鸥在桅杆上空盘旋,出凄厉的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