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章 狙击锋芒与银川攻略(1 / 2)

加入书签

从那一辆辆威风凛凛的装甲车下来的士兵们,个个宛如隐匿在暗处的猎豹,皆是百步穿杨的狙击手。

他们身姿矫健,眼神冷峻,仿佛能洞穿一切黑暗,精准地捕捉到目标的踪迹。

而骑兵们呢,更是经历了千锤百炼的钢铁战士,拥有着过硬得如同钢铁般的射击技术。

在孙德胜这位严苛统帅的眼皮底下,绝不容许一丝懈怠,倘若有骑兵的射击技术不过关,他会毫不犹豫地直接大手一挥,让他们卷起铺盖回家搞建设。

毕竟,如今东北已然整体解放,那片广袤的黑土地上,犹如一座兵员宝库,有大量素质优良的热血青年渴望投身报国,特别是蒙古骑手,他们仿佛是为马背和战斗而生,许多人自幼便在马背上驰骋,射击技术如同与生俱来一般,稍加训练就能成为令敌人胆寒的优秀战士。

令人惊叹的是,就连坦克中的坦克兵,也藏龙卧虎,有很多是狙击手出身。

像机枪手这样掌控战场火力网的关键岗位,孙德胜更是慎之又慎,全部交由狙击手来担任。

毕竟,坦克作为战场上的钢铁巨兽,造价高昂,珍贵无比,他可不敢把仅有的机枪交给普通射手随意摆弄。

骑兵旅的坦克更是独具特色,堪称战场上的“夺命神器”

,其上配备的重机枪使用的都是127子弹,这种子弹一旦呼啸而出,仿若死神的咆哮,威力巨大得乎想象。

而且,放眼望去,你在其他部队中很少能见到坦克上的机枪还带有瞄准镜的,可骑兵旅的坦克却独树一帜,与众不同,重机枪清一色都是带狙击镜的。

机枪手们凭借精湛技艺,把重机枪当作狙击枪来使用,其射击效果令人咋舌。

有时,在战场上,只听“砰”

的一声巨响,那威力惊人的一枪甚至可以穿透两个骑兵的身体,子弹打到敌人身上,仿若恶魔的利爪,基本能将身体撕成两半,瞬间血花四溅,那种血腥与恐怖的场景,足以让任何敌人胆寒,心生怯意。

恐怕在以往漫长而厚重的战争史上,翻遍典籍,都很少有人听说过用重机枪当狙击枪使用的新奇案例,然而在孙德胜的骑兵旅中,这却已经成为了最普通不过的日常操作。

这背后,可是有着一段精心谋划的故事。

这是张德胜专门向刘铮请示后,刘铮深思熟虑,拍板定夺,让兵工厂专门为他们骑兵旅改装的重机枪。

因为刘铮博古通今,深知后世的狙击枪有很多就是使用127的子弹,他的脑海中甚至浮现出更为大胆的设想,原本还打算帮助将所有坦克的重机枪管做加长处理,如此一来,弹道会更加精准,如利箭般直击目标。

但无奈,战局瞬息万变,战斗一个接着一个,如同汹涌波涛,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实施这一精密计划。

同时,制造重机枪枪管工序繁杂,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必然会耽误不少其他重要的战事筹备事宜,所以,权衡再三,最终只是让兵工厂帮助他们安装上狙击镜。

不过,这一改进的效果却是立竿见影,乎预期,特别是在攻城作战这片血腥残酷的战场上,挥出了令人瞩目的巨大作用。

重机枪在一千五百米外,就能对敌人进行精准狙击,仿若暗夜中的幽灵,悄无声息地收割着敌人的性命,而且,弹头对敌人的毁伤程度极大,所到之处,一片血肉模糊,对敌人产生了强烈的威慑效果。

只要一子弹击中敌人上身,就能将人打得血肉横飞,这种恐怖的杀伤力让敌人闻风丧胆,仿若惊弓之鸟。

当战斗的号角吹响,面对五千名狙击手如狂风暴雨般的猛烈射击,三万两千名马家军骑兵起初还气势汹汹,妄图凭借人多势众,一举冲破防线。

可现实却给了他们沉重一击,在冲到八百米开始冲刺的时候,他们就已经遭受了惨重的损失,仿若收割的麦子,成片倒下。

原本浩浩荡荡的队伍,瞬间锐减,仅剩不到一万名骑兵还在做着困兽之斗,继续冲锋。

在战斗的混乱漩涡中,许多马匹在感觉到主人摔下马后,便会茫然地停下来,它们睁着无辜的大眼睛,看着周围弥漫的硝烟,似乎并不知道为主人报仇是什么概念,但马对主人那份与生俱来的深厚感情,却在它们的眼神中若隐若现。

当距离五百米的时候,一些精明的骑手察觉到了死亡的逼近,他们如同惊惶的野兔,试图将身体藏在马的侧面和下面,妄图凭借马匹的身躯为自己遮挡致命的子弹,同时不断地催促着战马加前进。

然而,他们却浑然不知,此时已经进入了全自动步枪的有效射击距离。

在这个距离内,除了藏在马肚子里,任何角度都有黑洞洞的枪口对着他们,仿若死神的凝视。

当骑兵们冲到三百米时,几乎已经没有骑兵能够骑在马上继续冲锋了,战场上一片死寂,只有几十匹马还在惯性的作用下,傻傻地向前冲去,仿佛是这场惨烈战斗的最后挽歌。

孙德胜站在高处,目光如炬,俯瞰着战场上的局势,见大局已定,便果断地扬起手臂,大声命令道:“骑兵清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