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疯狂收购(1 / 2)

加入书签

刘铮针对收购计划,向杰斯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演示。

刘铮与杰斯郑重地签订了秘密投资协议。

在这份协议中,投资公司的投资比例规定得十分明确,刘铮占投资的百分之九十,杰斯则占百分之十。

值得一提的是,杰斯不需要进行资金投入,等于是持有干股。

然而,杰斯虽持有股份,却只有股份增值带来的收入,而不能直接拿走干股部分。

但杰斯坚持要投入资金,不想要干股。

刘铮的第一期投资便是一亿八千万米金。

杰斯见状,干脆将自己换外汇赚到的两千万米金全部投入其中,作价百分之十。

刘铮同意了杰斯的这一要求,两人随后秘密签订了协议。

杰斯此时内心无比兴奋。

自从与刘铮合作以来,他的身价一路飙升。

如今的地位与一年前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杰斯回去之后,严格按照刘铮的计划,迅成立了投资公司,并着手组建投资团队和经营班子。

先,杰斯依照刘铮的规划,要求投资团队对几类报纸进行投资。

投资的标准是要达到大股东的地位,并且这些报纸要偏重金融、政治、生活、娱乐和体育等几个方面。

第二步,在证券市场上对航运业和海运业进行做空操作。

杰斯通过专门组织的金融证券班子,对目标企业的股票展开做空行动。

他们利用手中的巨额资金,分散操作以避开米国的监管,同时对几个航运和航空企业进行做空。

这个金融大鳄一进入股市,便如同一场风暴席卷而来,让米国的航空和海运股票瞬间陷入腥风血雨之中。

几种报纸不断布利空新闻以及战争报道,使得这两种股票濒临崩盘的边缘。

杰斯团队顺势将做空的股票平仓,竟然获得了十倍的收益。

接着,他们分多个账户对目标企业进行大肆收购。

在收购的过程中,一边不断释放利空消息。

一个月之后,很多股东承受不起银行的贷款压力,纷纷沽空股票。

杰斯的团队成功收购了六家航空和海运公司的股票,控股比例达到百分之九十。

另外几家规模稍小的航空公司和海运公司,控股比例也达到了百分之六十。

在这两个行业中,杰斯实现了绝对控股。

通过这次操作,杰斯团队仅仅投入了五千万米金的押金,便产出了五个亿的净产值。

如此巨大的收益,把杰斯都惊吓坏了。

做空赚了十倍利润后,拿出百分之十的资金平仓,再以全部利润低价收购,一下子就净赚了五亿米金,这还没有计算未来的升值部分。

为了避免国家的打压,刘铮没有让杰斯做多,而是先将所有股票搁置在那里。

刘铮的第二步计划中,还包括船舶制造和飞机制造。

由于第一步操作得有点过于急切,刘铮这次采用了非常简单的战术。

依旧是通过众多账户以小额资金不断做空,让两个行业的股票逐渐下跌。

刘铮有选择性地只对两家有潜力的造船厂和两家有潜力的飞机制造厂进行操作。

实际上,在航运公司和海运公司股票下跌的时候,这两个生产行业的股票已经下跌了百分之五十。

如果做空百分之八十,净赚也是四倍之多。

如果股票价格回到正常水平,那利润更是高达十几倍。

一个月后,一则关于倭国攻打英国殖民地马来国,以及倭国军队欲侵占米国殖民地菲律宾的报道被大肆渲染。

造船和飞机制造行业又被各个评论员看空,投资公司趁着股票一路下跌的势头,迅将做空的股票平仓。

同时,几家报纸轮番对这两个行业进行看空评价。

投资公司一点点地收购四家公司,始终将价格控制在最低水平。

又经历了一个月,四家公司收购完成。

仅仅用公司做空的利润的四分之一,便将价值两亿的资产收入囊中。

而在这两个月的时间里,刘铮要求杰斯一定要保持低调。

杰斯利用手中的资金到英国收购制药企业和动机企业。

此时的英国正在和撤退到英国的法国一起与德国战斗,国内民不聊生,所有行业都处于最低谷。

基本上,这些企业的价格只是平时的十分之一,用有限的资金就可以全额收购。

英国政府非常欢迎米国的企业家到英国收购并扶持企业。

同时,对于他们的殖民企业也是敞开大门。

只要杰斯看上的企业,英国就像甩包袱一样甩给杰斯。

刘铮趁机收购了很多英国的殖民地产业,包括中东几个国家的油田。

同时,还购买了英国的殖民地澳大利亚的几处铁矿和铝土矿,并对这些矿产进行开采,同时就地建立冶炼企业。

杰斯收购到哪里,田雨的情报中队人员就布置到哪里。

有时候,田雨中队就挂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