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听诊器落盛唐槐(2 / 3)

加入书签

老人上腹部剑突下两横指处,快速向上冲击。“咳——呕——”随着一声浑浊的轻响,老人突然咳出枚裹着黏液的枣核,重重落在满是槐花的地上。他胸口剧烈起伏几下,紧接着发出微弱的喘息声,脸色也渐渐泛起一丝血色。林晚长舒一口气,浑身脱力般一屁股坐在地上,后背沁出的冷汗浸湿了襦裙,沾着的槐花瓣也紧紧贴在了背上,她抬手抹了把额角的汗,发间还落下一朵雪白的槐花。沈砚大步上前,伸手稳稳将她拉起身,指腹不经意触到她汗湿的手腕,只觉肌肤微凉,动作微顿,随即朗声道:“某乃太医院沈砚,多谢姑娘救了张阿公性命。姑娘这医术奇特精妙,沈某佩服不已!”说罢拱手作揖,眼神里满是真诚的赞许与好奇。

    林晚拍着衣服上的尘土与槐花碎屑,大大咧咧摆手,发间那朵槐花也跟着晃动,带着几分随性的鲜活:“嗨,这都是基本操作,叫海姆立克急救法,专门救气道梗阻的。”目光无意间扫过沈砚腰间,银质鱼符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上面刻着繁复的祥云纹路与“太医院”三字,做工精致绝伦,她眼睛倏地亮了,像发现新大陆的孩子,伸手要碰又猛地收回,指尖还悬在半空,语气里满是惊叹:“哇!这就是唐代的鱼符吧?我在博物馆见过明清的腰牌复制品,做工比这差远了,没想到能亲眼看到真的!还刻着太医院的标识,也太酷了!”不等沈砚回应,她又兴冲冲摘下脖子上的听诊器递过去,金属管在阳光下闪着冷冽的光,橡胶管虽有些旧却依旧柔韧:“这玩意儿叫听诊器,能贴在胸口听心跳肺音,比单靠摸脉判断病情准多了,还能早发现肺里的问题。对了,你们这的医书都是竹简做的吗?我看电视剧里演的搬着都费劲,这么多字刻在竹片上,翻起来会不会特别沉啊?保存起来是不是也很麻烦?”沈砚接过听诊器翻来覆去细看,指尖摩挲着陌生的橡胶管与金属探头,眼神亮得像映了星光,抬头时恰好撞见她满是好奇的模样,忍不住失笑:“竟有如此能探知体内声响的奇物?姑娘可否演示一番?也好让沈某见识见识这神器的妙用。”他坦荡的神色让林晚彻底放下戒心,叽叽喳喳问起长安的朱雀大街宽不宽、西市的胡商卖不卖异域特产,连太医院的药圃种不种稀有药材都要追问,眼睛里满是对这个陌生盛唐的新奇与向往。

    往后几天,沈砚天天准时报到,肩上总扛着半袋饱满的粟米或提着串熏得油亮的腊肉,脚步踩得院外的槐树叶沙沙作响,嗓门洪亮得能惊飞树上筑巢的麻雀:“林晚姑娘!今日且教我何为‘细菌’?昨日我琢磨了一夜也没头绪!”他把沉甸甸的竹简摊在老槐树的石桌上,竹简用结实的细麻绳串起,表面泛着经年累月摩挲出的温润光泽,字迹是工整的隶书。林晚凑上前,指尖轻轻划过竹片上镌刻的墨字,墨迹虽有些褪色却依旧清晰可辨,她眼睛瞪得圆圆的,满脸新奇地感叹:“这竹简比我想象中光滑多了!打磨得真精细,就是字这么小还密密麻麻刻了一整片,你们读的时候不用放大镜,眼睛不累啊?长时间看会不会近视?”说着捡起根树枝,在石桌上一笔一划画起简单的细胞结构图,线条虽歪歪扭扭却条理分明,还特意标注了“细菌”二字:“这就是细菌,肉眼根本看不见,得用显微镜才能看清,伤口感染、拉肚子好多病都是这小东西在捣乱。对了,你见过长安的夜市吗?是不是跟古装剧里一样,全是卖胡饼、酪樱桃、糖画的小吃摊?晚上会不会特别热闹,亮不亮堂啊?”沈砚被她连串问题问得忍俊不禁,嘴角弯起明显的弧度,耐心十足地一一解答,遇上“放大镜”“显微镜”“古装剧”这类闻所未闻的词,就抓着后脑勺追问,浓眉拧起又松开,一副求知若渴的模样,阳刚气里透着股憨劲,阳光透过槐树叶的缝隙落在他脸上,光影斑驳,更添了几分生动。

    沈砚听得眼睛发亮,隔天不仅扛来竹简,还提着个描着缠枝莲纹的青瓷小瓶,瓶身釉色均匀莹润,一看就是上等好物,他脚步轻快地走进院子,肩头落了几片槐花也浑然不觉:“这是长安西市胡商那里用银两换来的桃花膏,据说用初春第一茬桃花酿的,姑娘昨日说好奇唐妆,可瞧瞧这个,比寻常脂粉细腻些。”林晚捧着小瓶小心翼翼打开,清淡的桃花香混着天然蜂蜜的甜香缓缓飘出来,比实验室里刺鼻的酒精味好闻百倍,她凑到鼻尖轻嗅,眼睛弯成了月牙,惊喜道:“这味道也太自然了!比现代那些加了香精的香水好闻多了,闻着都觉得心情舒畅!涂在脸上会不会很滋润?”暮色渐浓,夕阳的余晖把槐树叶染成温暖的金红色,两人坐在石桌旁,沈砚单手拎着竹简讲针灸穴位的精妙,讲到关键处就起身比划,拳头挥得虎虎生风,青色袍角在晚风里翻飞;林晚趴在石桌上画人体解剖简图,笔尖沾着的墨汁蹭到了鼻尖也没察觉,画到肺部血管走向时突然抬头,眼睛亮晶晶的:“对了!你们这儿的针灸针都是纯银的吗?这打磨工艺也太牛了,针身细滑还带着韧性,比现代的不锈钢针看着还精致!用的时候消毒吗?”沈砚凑过来指点图上的穴位,目光无意间落在她沾墨的鼻尖上,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