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12(2 / 2)
缠。
回到南城那一天,段梅英亲自来为她接风洗尘,还有剧团的其他几个小姐妹一起。
也是在这一刻,温如琢忽然有了一种故地重游的不真实感,段梅英两鬓已经有微微白发,她没再刻意染黑,而是坦然地面对时光的流逝。
一起聚会的几个朋友,有的仍然在戏曲行业深耕,有的已经转行,还有一两个结婚生子,孩子下个月恰好满月。
只是三年过去了而已,大家却好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有同学笑吟吟地夸她:“三年没见,你倒是没什么变化,好像比之前更漂亮了。”
“我见过你的表演,从你第一场我就开始看,我记得第一场戏在巴黎,你们是义务表演吧?当时台下观众都没有多少,真是太不容易了。”
是啊,一开始在巴黎,戏剧的受众范围还是很小的一部分华人。
她把戏曲改编为法文版,受到了一些守旧派的冲击,他们开始抵制她的戏,一时间,陷入一个艰难的境地。
后来某一天,她受到梁暄妍的启发,不收一张门票开始以免费表演的噱头吸引这些老牌观众来看,终于令他们消去成见,自发宣传。
这些年,温如琢行走在各个舞台,偶尔她也会单独排练一些古典舞蹈发在自己的s上,收到广泛好评,而这,也成为了支撑她在巴黎举办舞台的经费支撑。
“我记得你有个头部粉丝吧,你一发照片就给你哐哐赞赏,看头像应该是个可爱的女孩子,我看你回国,她ip跟着也变了,难不成也是中国人?”
温如琢摇摇头,表示自己并不清楚这位粉丝的具体信息。
只是有一次,她和某个公益组织一起发动对残障儿童的救助工作,她发了一则s,问是否有志同道合的粉丝愿意和她一起。
这位粉丝不语,只是一味砸钱。
事后她把一些捐赠证书和照片发过去表示感谢。
半晌,这位粉丝发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