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7章 武学仿翰林(2 / 2)
学,这般才能激励学员上进。”
朱厚照闻言颔道:“如此,勋戚子弟,武进士,各营、镇有功者皆入武学。
又仿照翰林故事,是个办法。”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朱厚照再不明白三人的打算就白做皇帝四五年了。
徐光祚的诉求很简单,罢黜不合格的人就行了,不再追究。
勋戚仍然是有资格入学的。
仿照翰林院故事将武进士也纳入京卫武学进来,提升档次。
将各营、镇有功者也录入京卫武学。
经过不断考核学习,这些人就会历事授官,充入禁军、京营、各镇,这样京卫武学就变成了将官培养基地。
类似于翰林院成为国家储备文官基地一般。
而且这也给京卫武学打开了一个进入中央决策的咨询体系的机会,日后参与边务奏议、战略规划等都可以让他们参与进来,这样一来可增强武官群体在朝堂的话语权。
那么就会逐步改变日后由文官主导军事决策,能培出兼具军事素养与政治影响力的将领,或可缓解这一矛盾。
不仅如此,他们这些人还可以进入兵部嘛。
这样更有助于打破“文不知兵、武不晓政”
的隔阂。
但是这样做也是有风险的。
那就是如今大明朝实行的是“文臣主议,武臣主行”
制度。
各地武将冲锋陷阵没问题,但是谋划全局者太少,而且打仗打的是后勤,后期离不开文官,所以文制武这个基本面不会也不能破坏。
但是这样做,就侵害了文官主议制度,因为武学中的人都会理论了,要你翰林院干嘛?
hai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