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5章 礼官谨制仪(2 / 3)

加入书签

>’”

王主事的声音因激动而有些颤,他指着书页,一字一顿地念道:“‘夫对曰:钦有帅!

’——这是丈夫对妻子说的话!

意思是:‘要恭敬地教导他,让他遵循善道!

’”

他又指向下一句,“‘妻对曰:记有成!

’——这是妻子对丈夫的回答!

意思是:‘我必当牢记夫君之言,以此训导儿子成就德行!

’”

堂内一片死寂,只闻烛火噼啪轻响。

何孟春只觉得一股寒气从尾椎骨直冲头顶,眼前阵阵黑。

原来如此!

原来他们礼部奉为圭臬、引为命名之词的“钦有帅”

、“记有成”

,根本就不是父亲对儿子说的命名之词!

这竟是夫妻之间,在命名仪式前互相叮嘱、承诺如何教养孩子的私语!

这误会,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若今日在暖阁中,皇帝再追问一句出处上下文,他何孟春当场就要落个“不通经义”

、“欺君罔上”

的罪过!

冷汗瞬间再次浸透了他的后背。

可恨啊!

好不容办成了和佛郎机的合约之事,如今却栽在了这礼仪上,亏自己还是礼部的堂官!

“荒谬!

荒谬至极!”

左侍郎李时猛地一拍大腿,脸上又是羞惭又是后怕,“我辈平日侈谈礼经,竟将这夫妻间应答之辞,张冠李戴,硬安在皇子命名这等庄重典礼之上!

若非陛下明察秋毫,洞悉幽微,我等……我等岂不成了千古笑柄?”

“圣谕煌煌,斥为‘虚文’,真是一针见血啊!”

右侍郎赵永捋着胡须,眼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既有对皇帝学识的钦佩,也有对自身失误的懊恼,“陛下所言‘父命之名’,直指《内则》‘父执子之右手,咳而名之’的本源!

这才是古礼精义!

我朝累代以降敕谕命名之制,相较之下,确失却了那份人伦亲授的温热,徒剩朝廷的冰冷文书,岂非大谬?”

何孟春深吸一口气,强压下心头的惊涛骇浪和那几乎将他吞噬的羞赧。

他看向王俭:“王主事,依经义,命名之主体,究竟何在?”

王俭定了定神,指着书上“父执子之右手,咳而名之”

一行字,斩钉截铁地道:“部堂明鉴!

命名之主体,唯在父亲!

是父亲亲手执起儿子之右手,轻咳一声,以示庄重,然后亲口赐予其名!

此乃礼之根本!

《内则》后文虽有‘书曰:某年某月某日某生,而藏之’的记载,那是记录生辰名讳以备查考,是后续文书之事,绝非命名本身!”

“好!

好一个‘父执子之右手,咳而名之’!”

何孟春猛地站起身,眼中闪烁着决断的光芒,仿佛要将之前的耻辱和惊惧一扫而空,“陛下圣明!

想不到陛下学识真真是见识独到!

这才是正本清源!”

他环视堂中诸人,声音斩钉截铁:

“诸公听真!

本堂之意已决:此次皇子命名仪注,当尽废旧例!

其一,命名之礼,必由陛下亲行!

仿照《内则》所载古仪,陛下执皇子右手,亲口赐名!

此名即定,无需再行降敕!

其二,陛下圣虑,‘告于祖宗而后命子’,此乃敬天法祖之至诚!

自太祖太宗时,并无此规矩,礼部当创制新仪,于命名之前一日,陛下亲诣太庙寝殿,以皇子将命名之事,昭告列祖列宗!

得祖宗之默佑,再行赐名!

此二制,当为我大明皇子命名之恒典,垂范后世!”

他顿了顿,目光灼灼:“至于那‘敕谕’,待皇子长成,出阁读书,明晓事理,再行降敕,晓谕天下,使其知此名之由来与深意,方合古人‘教之’之道!

诸公以为如何?”

“部堂大人高见!”

赵永率先起身附和,眼中精光闪烁,“正本清源,敬天法祖,顺乎人情!

此议深契圣心,亦合古礼精髓!

下官附议!”

“下官附议!”

“卑职附议!”

堂中众人纷纷起身,声音中带着一种拨云见日的激动和如释重负。

也难怪礼部上下草草制定的礼仪规范就呈了上去,他们只记得了这个大明天子是一个喜游猎嬉戏,不太安分的主儿。

却忽略了,他也是受过杨廷和、蒋冕、毛储等人教导来,果干强干,博闻广记,学问本就不低的皇帝!

而且他们的天子积极好学,只不过在他们看来不学无术了而已,因为皇帝喜欢并精通的他们看不上的蒙古语、藏语、梵语和大食语,甚至还学习的佛郎机语!

“好!”

何孟春精神一振,“事不宜迟!

王主事,你精熟仪注,即刻以本堂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