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传统(1 / 2)

加入书签

“中国人所有节日中最重要的、全国各教都庆祝的就是他们的新年,举行庆祝是在第一个新月以及还有第一个满月的时候。

这后一天叫做灯节,因为家家户户都挂着用纸板、玻璃或布巧妙地做成的各种灯笼,点得通明透亮。

这时候,市场上也到处都是各式各样的灯笼,大家购买着自己喜欢的样式。

屋里屋外点燃那么多灯笼,简直叫人以为房子失了火。

此时晚间还有狂欢,一队队的人在街上耍龙灯,像酒神巴库斯的礼赞者那样欢呼跳跃,燃放鞭炮和焰火,全城呈现出一片彩色缤纷的耀目景象。”

正德二十年的闰腊月十六已过,天晴了起来。

宫里太监们开始打扫宫里的积雪,他们早早地就开始打扫宫中各处了,不过前两日就得了信,说皇帝要去台面,于是领太监先安排一众人等打扫出来紧要的地方。

这会儿子基本上都完成了。

一小太监拿着扫把扫着积雪,尖着嗓子道:“嘿,这几日满京城家家户户都在贴春联呢!

从紫禁城到胡同里的小门脸儿,红通通的对子贴得满墙都是。

按老例儿,内阁六部、皇亲国戚府里,早间儿就有内官监的人捧着物件儿去了——喏,便是那特制的钟馗神像,还有春祭赏的银钱呢。”

另一小太监道停下手中的动作也道:“可不是,那钟馗像拿绢子裱的,三尺来高,配着素木的框子,上头钉着铜环子,往屋里一挂,精致雅观得紧!

最是那春祭赏,听管事的公公说,是皇上特意赏给各家祭祖用的银钱,每封都拿明黄封套裹着,沉甸甸的呢!”

正说话见有两名前导太监拍着手呵斥道:“圣驾在此,禁声!”

唬得一众人等纷纷下跪。

接着是大汉将军、锦衣卫,开道,御前侍卫簇拥着一顶暖轿从他们面前走过,不知过了多长时间,脚步声才停止。

太庙祭祀的肃穆气息,仿佛仍粘附在朱厚照的玄色祭服上,沉重地压着他已显凝滞的肩膀尚。

宫墙之外,零星的鞭炮声在安静的紫禁城中回荡,仿佛是臣民在恭贺这位皇帝有了自己的子嗣,帝国有了可靠的继承人。

“魏彬?”

朱厚照听着宫外的鞭炮声,喊着魏彬。

魏彬闻言连忙道:“主子爷,奴婢在。”

朱厚照在暖轿中却不露面,“家里也得热闹一些。”

魏彬闻言道:“奴婢遵旨。”

暖阁厚厚的棉帘甫一掀起,温热湿润的奶香与炭气混合的气息便扑面而来,瞬间消融了皇帝眉宇间残留的庙堂霜雪与路途风尘。

屋内光线柔和,数盏宫灯将人影投在暖色的墙壁上。

红萝炭在硕大的铜盆里静静燃烧,偶尔“毕剥”

一声,迸出几点火星,映着正中紫檀木围栏摇篮内的一团锦绣。

皇后夏氏正侧身坐在摇篮边的绣墩上,闻声抬头,略显苍白的面容上迅浮起一层温润的光泽。

她欲起身行礼,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虚弱:“爷来了,妾……”

话音未落,朱厚照已快步上前,轻轻按住她的肩头,指尖隔着云锦常服亦能觉出那份单薄。

“休的拘礼,”

他的声音中透着一股松快,“今日于太庙奉先殿行祭礼,诸般仪节繁琐得紧,直忙到未时三刻才得礼毕。

心下记挂着你子母两个,便没回乾清宫,径直往你这宫里来了。”

目光随即热切地投向那摇篮,“方才祭礼上供着的蜜饯匣子,倒想着你素日爱吃那水晶糕,特特叫尚食局装了一盒带来。”

皇后温顺地依着皇帝的手势重新坐下,目光追随着丈夫投向摇篮中酣睡的婴儿,嘴角漾开真切的暖意:“乳母方才喂过,此刻睡得正香甜呢。”

她微微倾身,动作轻柔地拂开襁褓边缘一丝柔软的胎,露出婴儿饱满红润的小半边脸颊,“您瞧,您看这眉眼鼻梁儿,一日日儿的,倒越出落得有几分万岁爷的神气了!

前儿个乳母还说呢,这孩子打哈欠时那眉头蹙的样儿,真像画中的仙童奴,到底是天家气象,真真叫人看不够呢。”

朱厚照闻言,俯下身去,凑近了仔细端详。

摇篮里的小生命包裹在明黄绣龙的锦缎襁褓之中,呼吸均匀悠长,小嘴偶尔咂动一下,浑然不知自己已身处帝国权力漩涡的中心。

还是这里好,没有那么多弯弯绕。

他伸出手指,指尖带着太庙祭礼残留的淡淡檀香气,极轻、极缓地碰触了一下婴孩温热滑腻的脸蛋。

“嗯,确乎如此。”

朱厚照的声音里含着一丝自己都未觉察的柔和笑意,“荣哥儿呢?”

他直起身,目光落在皇后犹带几分产后虚弱的脸上,那份柔和便添上了几分真切的怜惜,

“他早间便来了,缩着脖子跺着靴底的雪沫子,说师傅们这两日冒雪入宫讲学,忒辛苦了些,求我免了今日的课程呢。”

皇后坐下,又指了指窗外“方才管事太监还说,暖阁的地龙烧得旺,原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