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8章 刘志军从新疆回来了(1 / 2)

加入书签

援疆干部,原莲花江市政府秘书长刘志军任务到期,回到省委组织部报到前,先来看望老领导孙国华。

滨城飘着细如牛毛的雨丝,孙国华站在办公室落地窗前,望着楼下摇曳的海棠花枝,手机突然震动起来。

屏幕上跳出的名字让他指尖微颤——"

刘志军"

"

老领导,我到市委大楼了。

"

电话那头的声音带着几分沙哑,却依旧透着熟悉的爽朗。

孙国华快步走向电梯间,金属门缓缓打开时,那个晒得黝黑的身影让他眼眶热。

刘志军左手缠着浅色绷带,右手提着两盒新疆特产,胸前别着的党徽在走廊灯光下泛着微光。

"

志军!

"

孙国华张开双臂,两人重重拥抱在一起。

刘志军身上还带着戈壁滩的风沙气息,孙国华用力拍着他的后背:"

瘦了,也黑了!

"

"

在新疆天天吃馕饼喝奶茶,想胖都难啊!

"

刘志军笑着说道。

走进宽敞的办公室,孙国华亲自给刘志军泡了杯碧螺春。

氤氲的茶香里,刘志军详细说起在新疆的工作:"

那边条件确实艰苦,但老乡们太热情了。

有次我们去偏远牧区考察,牧民把家里唯一的小羊宰了招待我们"

说到动情处,他眼底泛起泪光。

孙国华静静听着,不时点头。

当听到刘志军在车祸中受伤的经过时,他猛地放下茶杯:"

志军啊,怎么不早说!

"

"

这点小伤不算啥,就是可惜没能把援疆任务完成。

"

刘志军摩挲着缠着绷带的左手,"

不过组织上考虑周到,让我提前回来了。

"

刘志军说省委组织部的意见是安排他到鹤岭市,担任副市长。

"

省委组织部安排你去鹤岭?"

孙国华眉头拧成川字。

窗外的雨不知何时大了起来,雨点噼里啪啦砸在玻璃上。

刘志军放下茶杯,挺直腰板:"

实不相瞒,我向组织提了申请,想来滨城工作。

"

他顿了顿,目光坚定,"

如果老领导不嫌弃,我还想在您手下干!

"

孙国华沉默片刻,起身走到书柜前,抽出一本相册。

抽出一张照片,正是孙国华、刘志军和江洼地小学全体老师的合影。

"

记得你当区长那会儿,为了江洼地的改造,连续三个月睡在办公室。

"

他指着照片感慨,"

那时候我就知道,你是干大事的材料。

"

"

没有领导的栽培,哪有我的今天。

"

刘志军声音颤。

窗外的雨渐渐小了,阳光透过云层洒在办公桌上。

孙国华突然话锋一转:"

滨城市委组织部正好缺个常务副部长,你愿意来吗?"

他盯着刘志军的眼睛,"

这位置担子不轻,既要统筹干部工作,又要协调各方关系。

"

刘志军几乎没有犹豫:"

愿意!

只要能为滨城展出力,在您身边工作,再苦再累都值得!

"

他想起在新疆的日日夜夜,那些与牧民同吃同住的时光,那些为脱贫攻坚熬红的双眼,此刻都化作了胸中的热血。

"

好!

"

孙国华重重拍了下刘志军的肩膀,"

明天我就找省委组织部沟通。

"

他走到窗边,望着重新放晴的天空,"

滨城正处在展的关键期,需要你这样敢打硬仗的干部。

"

临走时,刘志军站在电梯间回头:"

孙书记,等我安顿好了,请您尝尝我从新疆带回来的干果!

"

"

别光说不练,尽快进入状态!

"

孙国华笑着挥手。

看着电梯门缓缓合上,他想起多年前在莲花江时,那个年轻的区长也是这样充满干劲,带着全区干部日夜奋战。

如今,经过援疆历练的刘志军,显然更加成熟稳重了。

窗外,雨后的海棠花愈娇艳,花瓣上的水珠在阳光下折射出七彩光芒。

省委组织部根据领导的提议,征求滨城市委书记孙国华意见,准备调任省教育厅副厅长郑峰同志担任滨城市委组织部部长。

在干部人事任免的棋局中,各岗位的任命流程有着微妙而严谨的差异。

宣传部长、统战部长这类职务,其职能更多强调政策执行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