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保命符(2 / 2)

加入书签

如今过去整整十年,宁思涵未曾回过京城,安南侯早有爱妻幼子在侧,对这个从小不在跟前的长子能有几分父子情分?

偶尔能记起有这样一个长子就不错了。

说起来,当年的安南侯还是世子时,与当时的世子夫人宋涵鹣鲽情深,是京城的一段佳话,无数后宅夫人和闺阁小姐羡慕世子夫人。

世子夫人去世后,安南侯悲痛难当,要自刎随爱妻而去。

安南侯府老夫人大发雷霆,不顾安南侯的反对,执意将娘家侄女抬进府给安南侯当续弦。

老夫人逼安南侯能给侯府留下康健的子嗣,否则便是大不孝,愧对列祖列宗。

第二年安南侯府添丁,迎来一个健壮的子嗣,安南侯也不再寻死。

回忆到这里,两位太医感慨万千,对床上昏迷不醒的宁思涵充满同情。

若是没有遇刺那一遭,世子夫人尚在人世,宁世子将会是另一番光景,如何也不能像现在这般躺在床上形同废人。

宋万钧脚步匆匆走进来,看到两位太医也在,他暗暗松了口气。

待身上的寒意散去,他快步走到床边,看着床上形销骨立的外甥,脸上难掩痛惜之色:“世子一直没有醒过?”

其中一名太医回道:“上午醒来了片刻,喂了两口水又睡下了。”

宋万钧点点头,挥退屋里的丫鬟婆子,压低声音问道:“世子能否移动?”

两位太医大惊:“万万不可!”

天寒地冻,世子如何能移动?怕是刚出府门就不行了。

宋万钧在屋里来回走动,沉思片刻后下定决心:“府里有棵三百年老参,若是用老参吊着,能否安然抵达青州?”

此番移居前往青州,两位太医势必要同行,这件事无法瞒住他们。

看出宋万钧主意已定,两位太医商讨片刻还是摇头:“不可。”

宁思涵已经这样了,太医觉得宋万钧如此安排必然有他的道理,因此谁也没有问移居的原因。

只是他们奉命为宁思涵医治,在宁思涵不易移动的情况下,同意宋万钧的做法是要担责的,万一将来太后问责,谁也承担不起。

宋万钧清楚两位太医的顾虑,走到床前握住外甥的手轻唤:“思涵,思涵,能否听见三舅舅的话?”

宁思涵的眼皮动了动,苍白的嘴唇微微张开,艰难的吐出模糊的声音:“三、三舅舅……”

看着外甥这副模样,宋万均不禁悲从中来。

他强忍着情绪,一字一句地问道:“思涵,你母亲幼年曾在青州住过一段日子,三舅舅带你过去看看可好?”

刚才他同老夫人商量过,老夫人同意他带思涵去青州寻求最后一丝生机。

眼下只要思涵同意,两位太医也不能阻拦。

不知是被母亲二字唤醒神志,还是不忍心关心自己的舅舅伤心,昏睡多时的宁思涵意外睁开眼,模糊的视线落在床前的宋万钧身上:

“三、三舅舅,我去……”

宋万均松了口气,连连点头:“好,好,船已备好,明日一早我们就动身!”

说罢,看向两位太医。

两位太医对视一眼,默认了舅甥俩的决定,当天晚上就命人将消息传回京城。

下午,睡午觉醒来的盛安刚起床,书棋来到小楼禀报,说是宋万钧过来了。

盛安没想到这人的动作这么快,随便梳洗一番就来到前院。

看着宋万钧眼下夸张的乌青和眼袋,盛安暗暗心惊:那位安南侯府世子还能活下去么?

她的金手指固然神奇,却达不到活死人的程度,前世有位癌症晚期患者常来吃饭,也仅仅多活了两年罢了。

她还是死得太早了,得到的有用样本太少,金手指对病患的作用,她自己还没有了解透彻。

想到这里,盛安心里有些没底,不等宋万钧开口,她再次强调道:“宋老爷,那天我们签过契约,我只提供一日三餐,其他事不做保证。”

要是效果不佳,姓宋的可别找她麻烦。

宋万钧倒是没有无耻到这种地步,神情严肃道:“盛老板放心,宋某的外甥是来青州小住,想尝一尝青州的美食罢了。”

盛安点点头:“请宋老爷带路,我需要亲自了解一下客人的口味。”

宋万钧迫不及待往外走,带着盛安来到隔壁的院子。

昨天院子就整理好了,虽然不像金陵的知春院有地龙,但是屋子里燃着不少上好的炭火,盛安刚进门,一股浓浓的热意扑面而来,让她以为三伏天到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