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14(1 / 2)

加入书签

陛下责罚。”

“朕设缉狱司为的是什么?”

“凡事预闻于陛下,只听令于陛下。”

“既知道,明知故犯,以公徇私,罪加一等,下去领三十杖。”

“是。”

肃政司班直上前,将薛向押下,齐应借着微弱的烛火往牢狱深处行来。

脚步声清晰可闻,崔述没有起身,安之若素地坐在原位,细心雕琢着最后一笔。

待狱门锁开,他跪地将印章双手呈上:“印章已成,请老师过目。”

目光越过他,落至门口的天子身上,又若无其事地收回,杜悯将印章取过一阅,摇头道:“气浮于刃,非上乘,不可取。来日你再刻一章,奉于我墓前,方算此世谢师礼。”

“是。”崔述收回手,将印章放入怀中,方起身面向齐应,拱手行礼,“陛下。”

杜悯起身,齐应阻道:“杜公免礼。”又同崔述道,“述安,你去外头等我。”

“是。”崔述行礼告退。

齐应扶杜悯重新坐于榻沿,开门见山道:“杜氏阖族之罪,朕欲重处。”

倒和他所预料的差别不大,如此东风,不借实非明君所为。

“至于您,朕仍在思量。”

杜悯端量着眼前的九五之尊,自重返朝堂以后,他只任散职,除偶尔为先帝讲经筵及大朝会外,并不参与朝事,只专心著书讲学,与这位皇子接触不多,自其登大宝后,相处更是甚少。

这般仔细地看了许久,杜悯方道:“刚毅胜于汝父,柔肠则逊三分。”

齐应并不计较他这冒犯目光与僭越之语,反而饶有兴味地问:“那杜公认为是好还是不好?”

“看如何用。”

齐应不以为意,转头吩咐:“好生照顾着。”说罢便转身出得牢室,沿着长长的甬道行进许久,方走上地面,见着静候在中庭的身形。

薛向刑罚未毕,肃政司执杖的动静极大,崔述却只是端站在院中,并未瞧上一眼。

待齐应走近,崔述再行一礼:“违令前来探视,请陛下降罚。”

“我不会因这种事罚你。薛向受责,是因我调任他来此,有对他的期许和要求,他未做到。但你素来如此,我心里清楚。”W?a?n?g?址?F?a?布?页?i?f???????n??????Ⅱ?⑤?????ō??

“弃三司,兴诏狱,废典刑,早晚必受反噬。陛下天纵英明,如何能犯此错?”

“我知你不会同意,故没有提前同你商量。”齐应轻咳了一声,又说,“非常时期行非常法,况旨意已下,断无收回的道理,此事你不用再劝。”

“今夜来寻你,是想……”

话到底没有说完,齐应声音冷了三分,目光还在崔述身上,话却是对肃政司说的:“崔少师负伤,回府静养三日罢,医官随往。”

“明日鞫谳,不必到了。”

第74章

◎特准缉狱司狱中自裁。◎

翌日辰时,五品以上官员奉旨齐聚缉狱司正堂,以备观谳。

众官员四下张望,却不见崔述身影,正欲议论,却见正厅东侧置着扇素面黄花梨屏风,隐约可见屏后立着几道人影,虽瞧不真切,众臣却心照不宣,当是圣驾亲临,当即噤若寒蝉。

新任缉狱使薛向同齐应见完礼后,自屏风后转出,目视齐应落座后,方请二品以上高官入座。

昨夜刚受了三十杖,薛向伤得重,走路一瘸一拐。

堂下官员的目光紧随着他的动作,试图探出个所以然。

薛向对四下探究的目光视若无物,待堂中鸦雀无声后,方于主位落座,扬手掷签,着提人犯。

两列衙役应声而动,将杜悯押至堂下。

杜悯年届六十有八,身子骨早不如前,从牢狱蹒跚行至堂中,已耗去他泰半气力,此刻佝偻着腰,颤颤巍巍地伏跪下去,令众人不忍直视。身上的囚服更是血迹斑斑,显是受过酷刑折磨。

当即便有门生上前怒斥:“薛司使在刑部任职逾半载,连刑不上大夫这般浅显之理都不知晓?定罪之前,竟敢对当朝太傅施以如此重刑,眼中可还有半分王法?”

薛向斜乜一眼,当即便有差役执水火棍立于身前将其拦住。

“奉圣谕,凡入缉狱司者,一律先行革职,与庶人同。”薛向冷声道。

虽不满此令,但余光瞥见屏风后不执一词的君主,那人终是退回原位,缄口不言。

薛向将目光投向堂下,例行公事地喝问道:“堂下案犯,报上名来。”

似因受过刑伤,杜悯言语迟缓,断断续续应道:“案犯杜悯,甲寅年生人,祖籍江州。”

薛向掷签,命验明正身。

役吏上前,将人拖拽搜检一番。

杜悯本就年近古稀,经此一番折腾,更露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