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五章 有人说您是一位科幻作家?(1 / 2)

加入书签

    12月份,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平均气温-1℃~ 1℃,比京都稍高,但依旧很冷。

    9号早上,许青舟和家人吃完饭,就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去彩排。

    顾志钟和楚江峰等人早就不见人影,昨天宴会上就说过,上午约几个数学界的朋友。

    上午彩排,中午回酒店吃饭,调整了下作息,下午2点的时候,许青舟和宋瑶等人又坐车前往卡罗琳医学院。

    这里是瑞典唯一负责诺奖科学类活动落地执行的学术机构,所有的诺奖得主基本都在这里演讲。

    诺贝尔讲座(Nobel Lecture)安排在颁奖仪式之前进行,通常在12月7日至9日,具体由委员会根据获奖者到达的时间调配。

    而在颁奖典礼,仅仅举行仪式,并没有演讲的环节。

    “人还挺多。”

    许守云等人再次感受到了庄重。

    放眼望去,密密麻麻的人群,而且,伴随着他们进来,不少人的目光都落到了他们这边,记者们也抱着长枪短炮过来。

    卡罗琳医学院医学礼堂的容量至少1000人以上,诺贝尔化学奖更是诺奖里边的大头,许青舟的演讲自然座无虚席,基本连本校的学生都一票难求。

    不过,好在作为诺奖得主的亲属,老师,许守云等人当然有自己的位置,就在中间。

    宋瑶帮许青舟整理了一下西服的领子,“好了。”

    “有点紧张。”许青舟眯眼望着远处等候着的人群。

    “你,紧张?”

    宋瑶像似听到了什么不可思议的事儿,这个厚脸皮的家伙居然会紧张?

    许青舟反驳说:“我怎么就不能紧张了这个时候老婆要是给个香吻什么,估计就好了。”

    “.”

    “赶紧上去吧你。”宋瑶皱皱鼻,果然,这人还是不着调。

    许青舟也不开玩笑,向旁边的工作人员示意自己已经准备好了。

    在浓烈的掌声中,他走上台。

    微微鞠躬,向大家表示感谢,视线在礼堂环视一圈,才沉声:

    “尊敬的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们,各位学界同仁:

    今日站在这里,并非因个人荣光,而是为分享人类破解储能困局的集体智慧——那是锂电池实验室中数千次失败的结晶。”

    这次演讲,许青舟将全程使用中文,当然,在这之前已经向委员会提交了演讲稿的中英文版本,现场会配备英文翻译。

    “枝晶非简单的电沉积副产物,而是界面应力与离子浓度场的致命交响。我们通过冷冻电镜首次捕捉到枝晶沿晶界缺陷的链式增殖过程,其爆发力足以刺穿文明对清洁能源的期待。”

    “量子自旋调控催化剂,它可以通过自旋极化优化电子迁移路径”

    在演讲过程中,许青舟向大家介绍解决锂枝晶和穿梭效应的过程,包含的技术难点,团队的合作,但并没有过于深入。

    演讲和学术报告不同,必须要兼顾现场非专业领域的观众。

    “另外还有,TiON-TiO量子点复合材料。”

    “类似‘离子交通警察’,为了使得电池更高效,我们还为电池内部建立立体交通网,避免离子‘堵车’。”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