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章 我成数学界毒瘤了?(2 / 3)

加入书签

式过后,随即就是报告会。

    上午,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的邓云翔教授,分享等离子体加热和驱动方案设计,下午,是来自欧洲聚变能组织的佩姬尔·韦伯分享优化等离子体位形的报告。

    许青舟就老实地当听众,尽管才一天时间,但收获颇多,给了他不少思路,因此在晚餐结束过后,就一头扎进房间,消化一天的知识。

    晚上8点。任南院士的房间。

    老头喝着茶,望着任南,表情唏嘘:“老任,从你离开到现在,我们已经差不多两年没见了吧。”

    两年前,任南从工程物理研究院离职,回西南交大去养老教书。

    “是啊。”

    任南也无比感慨:“没想到我们都能以研究员的身份碰面。”

    当初,他离开工程物理研究院,还真有点心灰意冷的意思,打算教教书,就这样度过余生。

    陈齐光笑着问:“在那边怎么样?”

    “还行。”任南笑着说道。

    “其实,以你的能力,在等离子体物理研究院和西南核物理研究院更是施展才华的空间。”

    陈齐光惋惜地说道。

    球形托卡马克,尚需技术验证与产业孵化,大多数技术都处在理论阶段。

    大型托卡马克,如EAST、ITER等等,这些已经积累近50年的工程经验,从苏联T-3装置(1968年)到JET聚变功率输出(1997年),其物理模型、磁约束机制和加热技术均都通过充分验证。

    球形托卡马克,材料用量和工程复杂度显著下降,这是为啥商业公司也在做的原因。

    所以,许青舟他们这个,不管怎么看都是小打小闹。

    “各有各的好处吧。最起码,我现在仍然觉得自己当初的选择没有错。”

    任南院士淡淡笑着。

    一般小型的托卡马克,三四亿人民币就能搞定,可他们那边,光是现在就已经花掉了5个亿。

    许青舟对项目各个部分的严格,简直到了恐怖的程度。

    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性能,用这个年轻人的话来说,“只要能用钱解决的事情,就不是事!”

    在实验期间只要性能有瑕疵,就会推翻重做。

    当然,这些都是研究所的内部机密。

    总之,等托卡马克装置完全建成,到时候肯定能给大家一个惊喜。

    陈齐光喝了口茶,缓缓说道:“我也要从那边离职了。”

    “退了?”

    任南有些意外,自己这位老友也算是可控核聚变领域的老人了,眼下整个领域都在蓬勃发展,正是缺人的时候,他却退了?

    “没,舍不得。”

    陈齐光叹息一声,犹豫了一下,还是说道:“我已经接受了张志高的邀请,打算去西南核物理研究院帮忙.”

    他知道任南和张志高关系不好。

    但在核聚变领域奋斗了一辈子,最大的心愿就是亲眼看聚变装置落成,点火,造福人类。

    环流三号(HL-3)以常规磁体加部分超导磁体托卡马克为主,主打高参数聚变点火验证,眼下算是最接近理想的地方之一。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