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八章 许师弟听不懂?(2 / 4)

加入书签

用探测器CMS记录质子束流碰撞产生的粒子事件。

    许青舟再次点头,CMS探测器位于法国的塞希。

    张长青依旧在说着:“在针对双光子道的分析方案上,除了夏国组外,美国组同样在做这个事情。”

    “距离第一次确定Higgs粒子已经过去两年,但真正实验的次数屈指可数,毕竟”

    说到这,张长青耸了耸肩,继续说:“LHC经常出现故障,以至于需要长时间的检修,今年3月份才重新启动。”

    “这就导致了很多东西都还处于理论阶段。并且,无法保证每个理论都是正确的,实验机会有限,试错成本高昂。”

    “所以,双光子道的分析方案方案由咱们夏国组和美国组各出一份,5天后过会,只有一份方案能通过。这也意味着,谁的方案好,就可以主导双光子道的分析这部分实验。”

    许青舟没觉得意外,LHC大部分实验虽说都是在国际合作的模式下完成,一直宣传的也是什么要将世界各地的研究机构的科学家聚集在一起,共同见证激动人心的一刻。

    但只要涉及国家之间的事情,就没简单的。

    先不说在名额上的倾斜,夏国的名额少得可怜,就算真的加入实验了,大家都来自不同的国度,明里暗里都会竞争,以期望在实验中拥有更多的话语权。

    张长青吐了口气,无奈地说道:“咱们这次压力挺大的,与美国相比,夏国在高能物理方面的确处于弱势。”

    听到这里,杨院士放下资料,笑着说道:“我们也不用悲观,这些年夏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还是有很多可喜的进步的,某些领域甚至还处于领先地位。”

    “老师说得对,嘿嘿,咱夏国现在也不弱了。”张长青说。

    许青舟很认同,现代物理理论基本都是来源于西方,夏国能奋起直追,有现在的发展,已经很了不起。

    更何况,未来几十年,夏国已经能独领风骚了。

    半小时过去,三个人在酒店门口下车。

    两个人影已经在门口等着,左边的夏国面容的中年,右边的是个欧洲老头。

    “杨组长。”中年喊。

    杨院士点点头,而后转头看向旁边的欧洲老头:“柯林斯先生,又见面了。”

    “听说你过来,我连今晚的酒会都推了。”

    “那我请你喝一杯。”

    “谢谢,说实话,在我看来见老朋友比去酒会有趣多了。”

    两个人笑着握手。

    通过介绍许青舟知道,这个老头叫弗朗西斯卡·柯林斯,是CMS实验室的负责人,世界一流的粒子物理学家。

    中年叫沈苑杰,夏国组的副组长。

    “这位就是许先生吧。”

    许青舟笑着伸手:“非常高兴见到您,柯林斯教授。”

    “许先生,欢迎来到LHC。”

    “谢谢。”

    一行人说笑着,一起进入酒店,办理入住,柯林斯教授还有事,得先离开。

    临走之际,柯林斯教授提醒:“杨,美国人的团队很强大,你们这边得抓紧时间了。”

    “我们不会比他们差。”杨院士笑着。

    柯林斯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