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章 维度记忆裂隙(1 / 4)
作者:乘梓
星核具象化的蓝光在真空舱内流转,如液态星河般包裹着沈溯的生物舱。
作为《熵海溯生录》中贯穿维度探索的核心主角,他指尖的神经接驳器闪烁着幽绿微光,实时同步着星核内部的能量波动——这是人类文明第三次尝试将宇宙本源星核具象化,若成功,便能突破现有维度桎梏,解锁星际航行的终极密码。
“能量稳定率987,星核结构具象化进度73。”
ai助手“元”
的电子音平稳无波,真空舱壁上的全息面板跳动着密密麻麻的数据,“分子重构正常,维度坐标校准无误。”
沈溯微微颔,目光落在星核具象化的全息投影上。
那是一团不断旋转的几何光团,由无数蓝色粒子构成,时而舒展成星云状,时而收缩为致密的球体,每一次形态变化都伴随着能量场的轻微震颤。
这是他再熟悉不过的场景——过去三年,他已在这间真空舱内度过了过一千个小时,星核的每一次能量脉冲、每一组数据波动,都早已刻进他的记忆。
可就在这时,一丝极细微的异常闯入感知。
不是数据的偏差——全息面板上的数值依旧稳定在安全阈值内;也不是能量场的紊乱——周围的力场探测器毫无反应。
那是一种难以言喻的“违和感”
:星核投影边缘的蓝色粒子,本该按照既定轨迹螺旋运转,却有那么一瞬间,像是被无形的力量拉扯,偏离了轨道,形成了一道几乎不可见的缝隙。
缝隙窄得如同丝,仅存在了o3秒便消失无踪,仿佛只是沈溯的视觉错觉。
“元,回放刚才的星核形态记录。”
他按下生物舱壁的控制键,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凝重。
全息面板立刻调取了实时录像,放慢十倍后,那道转瞬即逝的缝隙清晰地呈现在眼前。
缝隙内部并非真空,而是涌动着淡淡的灰白色光晕,像是被剥离了色彩的星云,透着一种诡异的死寂。
“检测到未知能量波动,强度oo1级,未出安全阈值。”
元的电子音依旧平稳,“推测为星核具象化过程中的正常粒子逸散,无需干预。”
沈溯却皱紧了眉头。
作为参与星核研究的席科学家,他比任何人都清楚星核粒子的特性——它们是构成宇宙维度的基础单位,逸散时会呈现出明亮的蓝紫色,而非这种死寂的灰白色。
更让他在意的是,当那道缝隙出现时,他的神经接驳器突然接收到一串模糊的信号,像是破碎的电波,又像是某种文明的语言,虽然转瞬即逝,却在他的脑海中留下了一道淡淡的印记。
“把刚才的能量波动数据单独提取出来,进行光谱分析和语言解码。”
沈溯的手指在控制面板上快滑动,“另外,加强星核周围的力场监测,任何异常都要第一时间汇报。”
“收到,正在执行光谱分析语言解码失败,信号强度不足,无法识别来源。”
元的回应很快,“力场监测已加强,当前稳定率992。”
沈溯靠在生物舱的靠背上,闭上双眼。
刚才那串模糊的信号在他脑海中反复回响,没有具体的音节,却带着一种强烈的情绪——不是愤怒,不是恐惧,而是一种深入骨髓的“排斥”
,像是某种存在在拒绝与外界产生任何连接。
他想起了三天前,考古团队在火星北极的冰层下现的那块神秘石板。
石板上刻着密密麻麻的几何图案,经过初步解析,竟是一套完整的维度理论,其中有一行图案被翻译为:“维度壁垒,生于记忆,死于共生。”
当时他只当是古代文明的哲学猜想,可现在,那道灰白色的缝隙,那串排斥性的信号,竟让他莫名地将两者联系在了一起。
“难道那道缝隙不是粒子逸散,而是维度壁垒的裂痕?”
一个大胆的猜想在沈溯心中萌生。
就在这时,真空舱突然轻微震颤了一下,全息面板上的星核投影猛地收缩,蓝色粒子剧烈翻滚,刚才那道灰白色的缝隙再次出现,而且比之前扩大了数壁,像是一张正在张开的嘴,灰白色的光晕从缝隙中溢出,在真空舱内弥漫开来。
“能量稳定率骤降至89!
星核结构出现不规则形变!”
元的电子音第一次带上了急促的意味,“检测到大量未知信号涌入,正在入侵系统数据库!”
沈溯猛地睁开眼,只见那些灰白色的光晕接触到真空舱壁的瞬间,竟穿透了合金材质,在舱内形成了一道道漂浮的平面影像——那是一个完全由线条和几何图形构成的世界:三角形的树木,正方形的河流,圆形的生物在平面上缓慢移动,它们没有厚度,没有阴影,像是儿童绘本里的简笔画,却透着一种诡异的秩序感。
“这是二维世界?”
沈溯的瞳孔骤然收缩。
那些平面影像中,二维生物们正在进行某种仪式,它们围成一个巨大的圆形,用身体摆出与火星石板上相似的几何图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