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章 宇宙的意识密码(2 / 7)

加入书签

沈溯扑向总闸,可晶体已经爬上了支架,塑料袋的震颤频率越来越快,那些星图符号开始旋转,组成一个巨大的问号。

“博士!

样本的分子活跃度突破临界值了!”

小林的尖叫被晶体碎裂的声音淹没。

沈溯拉着他冲出实验室时,身后传来沉闷的爆炸声。

不是剧烈的轰鸣,而是某种物质坍缩的闷响,像被捏扁的易拉罐。

他回头的瞬间,看见真空容器里的塑料袋消失了,原地只留下一块半透明的晶体,内部封存着一个完整的问号。

隔离门在他们身后合上,钛合金门板上迅蒙上一层白霜。

“现在怎么办?”

小林的声音在抖,“晶体扩散的话,整个观测站都会……”

“不会扩散。”

沈溯盯着门板上的白霜,突然想起什么,“死寂晶体只会在‘停止提问’的地方形成。

刚才那个样本,它在传递信息,不是在衰变。”

他的指甲掐进掌心。

刚才塑料袋上的字——“它们在看”

,到底是谁在看?

沈溯的备忘录,7月12日,新地观测站。

塑料样本的活跃度与人类对“熵增定律”

的讨论频率正相关。

当我在会议上提出“死寂晶体可能是宇宙的自我保护机制”

时,样本的分子振动频率达到峰值。

咖啡渍的纹路与新地环形山、a星系恒星分布完全重合。

这说明什么?21世纪的地球垃圾,和人类殖民星的地形,和正在衰变的恒星,存在某种联系。

实验室爆炸后,晶体里的问号消失了。

取而代之的是一行更小的符号,像21世纪的条形码。

小林的私人日志,7月12日,阴。

沈博士今天很奇怪。

他盯着咖啡渍看了十分钟,好像那是什么重要数据。

我偷偷查了他的权限记录,他昨晚访问了月球档案馆的加密文件,关于“共生意识计划”

——那是三十年前被废弃的项目,据说试图让人类意识与宇宙射线同步。

实验室爆炸时,我好像看到塑料袋里有东西在动。

不是分子振动,是某种……生物的轮廓,像透明的鱼。

沈博士拉我跑的时候,我回头看见晶体上的纹号在流血,红色的,像人类的血。

哦对了,沈博士的白大褂内侧,别着一枚21世纪的硬币,上面刻着“杞人忧天”

四个字。

月球档案馆的监控录像(7月11日晚),画面模糊,红外摄像头下,沈溯的身影在档案馆里移动。

他停在标着“共生意识计划”

的档案柜前,输入密码时,手指在键盘上犹豫了三次。

档案袋里掉出一张照片:年轻的沈溯和一个女人站在实验室里,背景是巨大的塑料模型,女人举着一个矿泉水瓶,瓶身上写着“地球留念”

沈溯拿起照片时,摄像头突然闪烁,画面中断前,他的嘴唇动了动,像是在说“对不起”

沈溯把硬币放在显微镜下时,金属边缘的磨损处正渗出透明液体。

是昨晚从月球档案馆带回来的,三十年前的旧物。

照片上的女人是他的母亲,林岚,共生意识计划的主导者。

项目失败那天,她消失在实验室的爆炸里,只留下这枚硬币。

“博士,月球档案馆来消息,说您借阅的文件被篡改过。”

小林的声音带着惊慌,“原始文件里提到,共生意识计划的核心,是用21世纪的塑料作为介质,因为它们承载着人类最强烈的‘生存疑问’。”

显微镜下,硬币的纹路开始变化。

“杞人忧天”

四个字被某种液体侵蚀,露出下面的刻痕——和实验室晶体上的条形码完全一致。

“篡改文件的人,是我母亲。”

沈溯的声音很轻,“她没消失,她把自己的数据上传到了塑料介质里。”

观测站突然剧烈摇晃,警报声此起彼伏。

全息屏上,a星系的第七颗恒星彻底变成了晶体,硅基外壳反射着刺眼的光,而新地的环形山轮廓,正在缓慢向恒星的形状靠拢。

“它们在同步。”

小林指着屏幕,“地球垃圾,殖民星地形,衰变的恒星,它们在变成一样的东西!”

沈溯突然明白母亲的计划了。

共生意识不是让人类意识与宇宙同步,而是让承载着人类疑问的物质,成为宇宙的“神经末梢”

那些塑料垃圾的分子活性,不是因为愧疚,而是因为它们在“思考”

——延续着人类未完成的提问。

而死寂晶体,或许不是恒星的衰变,而是宇宙在回应这些提问。

硬币上的条形码开始光,投射出一段影像:林岚站在实验室里,面前是堆积如山的塑料瓶,她的手穿过瓶身,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