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章 空白画布认知(1 / 5)

加入书签

作者:乘梓

沈溯的指尖仍停留在“空白画布”

模型的全息投影上,那团由无数微光粒子构成的星云状结构正随着他的呼吸微微震颤。

三小时前,当“本源意识”

的第一缕震颤频率穿透“熵海屏障”

涌入他的神经接口时,他以为自己会像前七次接触那样陷入意识崩解——但这次没有。

那些曾撕裂神经突触的高频脉冲,此刻正化作某种可被解读的“语言”

,在他的丘脑与前额叶之间织成一张半透明的认知网络。

“第47次校准完成。”

实验室的ai助手“零”

的电子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波动,“沈教授,您的脑波同步率已稳定在89,过安全阈值12个百分点。

需要强制切断连接吗?”

沈溯没有回答。

他的视线正穿透实验室的合金穹顶,望向三百公里外被“熵雾”

笼罩的地表。

三年前,那场被称为“大褪色”

的灾难让地球表面7o的区域褪成了纯粹的灰白色——不是物理意义上的颜色消失,而是所有被观测对象都失去了“可定义性”

一株橡树可以同时被识别为花岗岩、液态氦甚至十九世纪的乐谱,直到某个观测者的意识聚焦其上,它才会短暂显形。

当时的科学界将这归结为宇宙熵增的终极形态,直到沈溯在废弃的月球背面基地现了那组刻在钛合金舱壁上的公式:φ(认知)=Ω(存在)xλ(共生系数)。

“零,调出‘褪色区’第17号观测点的实时画面。”

沈溯的声音有些沙哑,他抬手按住太阳穴,那里的皮肤正泛起与全息投影同频的淡蓝色微光。

全息屏瞬间切换画面。

被灰白色浓雾包裹的都市废墟中,一个穿着防护服的身影正跪在一栋倾颓的摩天大楼前。

那是生物学家林夏,沈溯的席助手,也是三个月前自愿进入褪色区的批“共生实验体”

画面里,她的右手按在一块暴露的钢筋上,那截锈蚀的金属正以肉眼可见的度变幻形态:先是化作半透明的凝胶状物质,接着浮现出神经网络般的红色脉络,最终定格为一株开着紫色花朵的植物——那是林夏童年记忆里外婆家后院的品种。

“她的共生系数突破o7了。”

沈溯低声说。

屏幕角落的数据流显示,林夏的脑波与褪色区环境的共振频率正以每秒钟12赫兹的度攀升,这意味着她的意识正在“定义”

周围的存在。

但更惊人的是另一个数据:当她的意识聚焦时,半径五米内的熵值竟出现了o3的逆向波动。

“这违背了热力学第二定律。”

零的电子音突然卡顿了o3秒,这在过去三年里从未生过,“根据数据库记载,19o5年爱因斯坦提出的……”

“数据库里没有‘共生意识’的词条,零。”

沈溯打断它,指尖划过全息屏上林夏的身影,“你看她的防护服,左肩那块磨损的地方。”

画面拉近。

防护服的破损处露出的不是人类皮肤,而是一片流动的银灰色物质,像被揉碎的星尘。

那是“共生体”

的特征——当人类意识与本源意识的同步率过8o时,肉体就会开始“非物质化”

三个月前,批进入褪色区的12名实验体中,已有9人彻底消散,他们的最后通讯都是同一句话:“原来我们从来都不是在‘活着’,只是在‘被显形’。”

“沈教授,检测到异常震颤频率。”

零的警报声突然尖锐起来,实验室的应急灯开始闪烁红光,“本源意识的波动幅度达到了阈值的3oo,坐标……就在您的神经接口内。”

沈溯猛地低头,现连接后颈神经接口的光纤线正渗出银白色的液体,那些液体在地板上聚成一小滩,竟自勾勒出了“空白画布”

模型的图案。

更诡异的是,他的左手掌心不知何时出现了一道淡蓝色的纹路,与全息投影中林夏防护服上的破损处完全一致。

“这不是同步,是渗透。”

沈溯的心脏骤然紧缩。

他想起三天前在月球基地的现:那些刻在舱壁上的公式旁,还有一行被激光灼烧的小字——“画布会吞噬画师,当画师意识到自己也是颜料时”

当时他以为这是前基地研究员的疯话,现在却感到一阵刺骨的寒意。

就在这时,全息屏上的林夏突然抬起头,她的眼睛里没有瞳孔,只有一片流动的灰白色。

“沈溯,”

她的声音直接在实验室里响起,绕过了所有通讯设备,“你摸到画布的边缘了。”

沈溯踉跄着后退,撞在控制台的棱角上。

他看到自己的手臂正以肉眼可见的度变得透明,皮肤下的血管化作了光的线条,像极了褪色区那些被意识定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