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迁都(1 / 2)

加入书签

曹浪率领李元霸以及岳飞麾下的飞虎军攻入刺史府,儘管遭遇了敌军的顽强抵抗,但在李元霸的神勇和飞虎军的猛烈衝锋下,所有的抵抗都显得徒劳无功。

刺史府大殿內,刺史孙焉手持长剑,已无路可退。长长的阶梯下,红巾大军正一步步逼近。孙焉身边仅剩几十名残兵败將,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惊恐与绝望。

“大人,挡不住了!”一名小將焦急地对孙焉说道,“不如我们投降吧!”

“是啊,大人!投降吧!”其他士兵也纷纷附和,他们深知凭藉这几个人根本无法抵挡红巾军的攻势,尤其是对方阵营中那个手持双锤的怪物,力大无穷,一锤便能將人击飞。

“投降”孙焉苦笑摇头,“我寧死不降!”

士兵们看著越来越近的红巾军,心中明白继续抵抗只有死路一条。突然,一名士兵挥刀刺向孙焉,刀锋直透其胸。

“你……你干什么”孙焉瞪大双眼,难以置信地看著眼前的小將。

“你这老东西想死就自己去死吧!我们还年轻,不想陪你下地狱!”小將冷冷说完,拔出长刀,一脚將孙焉踹倒在地。

周围的士兵见状,无不惊恐万分,谁也没想到会发生这样的变故。

“兄弟们,与其白白送死,不如拿这狗官的人头去投降,换我们一条生路!”小將高声喊道,隨即挥刀砍下了孙焉尚未断气的头颅。

就在飞虎军准备发起最后总攻时,大殿內的海州士兵纷纷丟下武器,走出殿外投降。其中一人手中捧著孙焉血淋淋的头颅。

曹浪目睹这一幕,立刻明白了殿內发生的一切。对於这些普通士兵来说,他们並不愿意为那些权贵陪葬。曹浪没有为难他们,吩咐岳飞將这些人收编后,便带人开始查抄刺史府。

整个海州城的查抄和安抚百姓的工作持续了半个多月,才勉强告一段落。

至此,曹浪率领的红巾军已完全掌控了海州与碣州全境,加之营州的黄都郡城,共计十三郡之地,整个南方几乎尽归其麾下。

然而,海州初定,百废待兴,局势尚未稳固,亟待处理的事务堆积如山。

儘管百姓对红巾军颇为拥护,但世家门阀的暗中牴触却不可忽视,这一点必须严加防范。

此外,官员的重新任命、士兵的驻防部署、降兵降將的整编安置,以及查抄的大量钱粮登记入库和军粮的重新调配,无一不是亟待解决的难题。

面对如此繁重的任务,曹浪不禁感到头疼。

101看书101.全手打无错站

眼看寒冬將至,年关亦不远矣,这些事务显然无法在短时间內完成。

於是,曹浪决定修书一封,急召碣州的萧何前来海州助阵。在萧何多年的治理下,碣州已趋於稳定,正需他前来海州主持內政,以加速此地的恢復与建设。

同时,曹浪也想让李师师带著自己的儿子及雅兰月一同迁至海州。

作为海州的州府,海州城比樊阳更为繁华,不仅人口稠密、环境优美,且远离前线,安全无虞。

隨著地盘的扩大,选定一处地理位置优越的都城势在必行,而海州城无疑是最佳之选。

除了上面那些,还有一点曹浪有些不够放心,那就是投靠海州的九皇子罗阳不见了踪跡。

这傢伙虽然並不是非常重要,可是消息不见了总归是一个隱患,一定藏在了城中什么位置。

为此曹浪安排了一队人马调查这个罗阳的踪跡。

秋意渐褪,寒风卷著枯黄的落叶掠过海州城的街巷。

城墙上,曹浪披著厚重的裘衣,目光远眺,望向通往樊阳的官道。

曹浪在等待那个能为他分忧解难的萧何,也在等待自己的妻儿儘快抵达。

多日之后,萧何的车马终於抵达海州城。

曹浪亲自出城迎接,萧何此行不仅自己来了,还带来了几个一直跟著他的几个学生,都是处理內政的好手。

马车在城门口停下,萧何从马车里出来,並对著曹浪行礼。

曹浪见到萧何风尘僕僕却依旧精神矍鑠的模样,心中大为欣慰。

走上前去,曹浪对萧何笑道:“萧大人一路辛苦,著急把你叫来,主要是这里太需要萧大人来帮我处理政务,舟车劳顿,可不要怪我啊!”

萧何拱手行礼,神色恭敬却不失从容:“主公厚爱,萧何怎么会怪主公呢,必定为主公分忧解难!”

次日,曹浪在府中设宴,正式任命萧何为红巾军的大司农,掌管整个红巾军的內政事务,尤其是財政与粮草的管理。

萧何接过任命文书,郑重道:“主公放心,萧何必不负所托,竭尽所能为大军稳固后方,助主公成就大业。”

又过了几日,李师师与雅兰月的车驾也抵达了海州城,一路上由李白护送而来。

经过这段时间的养伤,李白也算是从李元霸的那一锤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