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1 / 2)

加入书签

这老小老小的,老人家的脾性有时候和小孩是一样一样的。

贾母年岁上来了,就喜欢喜庆热闹。

所以晚膳的时候,少不了一家女人孩子聚在一起。

“给老祖宗请安。”

贾珠换了家常衣服,自然会去给老太太请安。

“我的乖孙。”

贾母招手,让贾珠上前。

她又指着桌案上的茶果点心,“喜欢什么就吃什么。

你娘老子就喜欢对你管七管八的,好好的孩子都给拘坏了。

瞧着才不过又去了学里一天,竟是又瘦了。”

王氏在一旁陪着笑脸:“老太太可是折杀媳妇了。

这读书明理乃是正事,哪里会拘着孩子。”

“读书熬神,珠儿可不是瘦了。”

贾母竟是做出一副不管不顾的样子。

堂下众人皆是哄堂大笑,就连邢氏都凑上去讨了句巧:“老太太诙谐,竟是让媳妇没吃都给笑饱了。”

贾珠依言捻了块桂花糕,就着丫鬟呈上的甜茶吃了。

听完这一出故事,他道:“原来孙儿是个鱼浮泡子,随胖随瘦。”

语毕,又是一屋子的笑声。

“猴儿,满屋子都是猴儿。

成精的!”

贾母笑道。

倚着贾母坐着的红裙女儿正是贾母的幺女贾敏,现年已满十八了。

老国公在的时候,将她许给林老侯爷的公子,名海字如海,考了探花的那个为妻。

因守了三年父孝,这才耽误了花期。

如今出了孝期,她来年开春就得发嫁。

在家的女儿,那自然是儿媳们比不得的。

贾敏靠着贾母娇笑道:“我们是猴儿,那母亲得是什么?那可是猴山里的山大王,孙大圣一般的人物。”

“就你最皮!”

贾母照着贾敏的脸蛋给拧了一把,母女之间其乐融融。

王氏在一旁看着,不由得神色一暗,朝自己女儿看去。

如今元春不过刚满两岁,正被奶娘抱在怀里。

她白白嫩嫩的小手里捧着窝丝糖,嘴里甜丝丝的吃得正欢。

大约是觉得众人现已未笑,周遭静得很,元春抬起头,把手里的糖朝最近的贾珠递了过去:“哥哥,吃,吃糖。”

贾珠眼底一酸,险些掉下泪来。

他一手从糖块上掰下一点儿,一手摸了摸元春柔软的发顶:“元儿乖,你也吃。”

这般兄妹友善的场景最是招老人欢喜,贾母道:“可见是珠儿懂事了,竟是知道说妹妹乖。

我老婆子是不中用了,不晓得上过学的孩子就是不一样。”

“哪里是老太太不晓得。”

贾珠凑在贾母膝下,“不过是老太太心疼孙儿罢了。

如今连妹妹都知道心疼孙儿,孙儿又哪里会因为读书就给瘦了呢。”

时候差不多的时候,厨房做事的婆子上来回话。

堂里的大丫鬟传了话,而后贾母对着贾珠问道:“今儿特特做了你爱吃的八宝鸭子,还有鲍鱼扣辽参。

到时候拿鲍汁泡饭,你可是觉得最是下饭的。”

浓油赤酱,这是现在贾府膳食的一贯风格。

贾家虽出自金陵,但富贵渐盛又移居京城,倒是把以前的口味全丢了。

想想之前听说的,自家做个茄子倒要好几只鸡来配,贾珠不由得轻轻摇了摇头。

“珠儿这是怎么了?”

当娘的哪有不关注孩子的行动。

贾珠方一摇头,王氏就立马开口问道:“可是学里吃的不好,坏了胃口。

亦或是今晚的膳食安排不合心意?”

贾珠有些无奈,也不知为何,自家人提起读书怎么就都没什么好话。

不过他还是做出一副小大人的模样,站起来说:“倒不是母亲所想的那样,学里好着呢。

只是珠儿想到先生说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倒是想体验下寻常人家的菜食。”

“胡闹!

那些个没油没水的有什么好吃的。”

贾母瞪了瞪眼睛,佯装生气。

“祖母,老祖宗……”

贾珠撒娇卖痴中,“珠儿不过是想尝尝新鲜味道。

据说菜食还是原味最好。

让厨房里烧一锅子清汤,取些鲜嫩蔬菜,拿汤水烫了,再佐以盐巴调味,待到呈上来的时候撒上点子香油,就是香气扑鼻了。”

贾敏姑娘家的,又不是穷苦人家出身,因而肚子里缺少油水。

她难免会觉得日常膳食有些油腻,不甚如意。

如今听着贾珠的形容,她倒是觉得食指大动。

“老祖宗就应了珠儿吧。”

贾敏就着贾珠的话茬说,“反正都是些不值钱的东西,难得我们珠儿懂得念诗了。”

贾珠说话是有简朴之意在里面,贾敏也只是顺话说话。

不过也可见,世家子弟,并不是真正懂得人间疾苦。

厨房里此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