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 :别人赚钱比自己赚钱还重要(1 / 3)

加入书签

    工信部与七家企业的考察团,在两天考察后依次离去,其中“中兴”和“酷派”两家各自留下了一个技术人员,算是插了个眼,很快就会有小团队来推进鸿图系统接入的问题。

    这两家将会成为第二、第三家链入鸿图生态的手机制造商。

    而由电信、移动两大运营商,通过合约机倒推海外厂商这件事,则还需要一定时间反馈。

    翟达估计以三星、索尼爱立信、LG这样大型企业的傲慢,至少是等魅族P9实机亮相+发布会完成后,才会有所动作。

    短短一个月时间,看上去鸿图OS似乎已经彻底打开了局面!

    但做生意就和做人一样。

    每新开发一个点,总有下一个点要继续开发。

    一套生态体系的搭设是很复杂的,每一步都有着自己的规律和发酵时间,现在需要考虑一下盈利和支付问题了。

    考察团离开后的第二天,翟达召集了“鸿图项目组”的主要成员,开了一个小会,规划未来盈利问题。

    从长期来看答案其实已经有了,“鸿图OS”的赢利点主要来源于三个方向。

    一、广告推送。

    二、应用商店抽成。

    三、深度捆绑后亮出刀子,问手机厂商收取设备费、捆绑软件服务费、联合开发技术费。

    那么有答案了,也得抄对才行,且要抄的更好。

    这里面除了最后一项不需要技术,只需要脸皮够厚外,前两项都同样有技术开发的需求。

    比如广告分发推送,需要一个针对企业的B端系统,09年不存在什么大数据推流,他们即便有能力也是日后逐渐完善,前期简单粗暴点就好。

    而应用商店抽成,则是需要支付方式的支持。

    当下的移动端支付,可以说是癞蛤蟆骑黄瓜,活又烂玩的又花。

    直接从手机话费扣的有(运营商抽成感人的达到了50%)、路边摊买点卡的有(覆盖面很小且只适用于游戏)、绑定信用卡的有(得有卡且专门去银行开通)、去网页端一板一眼插U盾另付的也有(U盾不丢能叫U盾么)。

    括弧——国外也是这样,只是市占比例不同。

    支付宝已经有了自己的支付模式,但也只存在于淘宝内部,且没有支付业务牌照,目前全在银行手里。

    总之就是乱七八糟,还一个比一个麻烦。

    从后世的眼光看,反倒是接入信用卡的模式相对简单一些,但国内信用卡持有率并不高

    再多说一句废话,其实现阶段大家对网络支付的认可度也不怎么高,尤其是对安全性存疑。

    时代的前置性给了翟达发展的机会,但也公平的给予发展的难题。

    那些后世真正笑到最后、影响整个市场的大企业,除了踩在正确风口上外,也不乏自身对市场的长期教育。

    这次小会议上,综合技术、推广、自身实力等多方考虑,在翟达的引导下,“鸿图项目组”决定以“一核心多路径”的方式,来初步搭建支付通道。

    一核心,指的是“鸿图OS”内部的预存支付功能,类似于充值卡的方式,登陆官网为自己的“鸿图账户”充值,而后应用在所有生态内的数字服务上,主要是应用商店和B端的广告充值。

    多路径,则是预存渠道多种多样,可以是网页端银行汇款,可以是在运营商营业厅买的实体卡(苹果曾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