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途中巧遇(1 / 2)

加入书签

第七章途中巧遇(第12页)

正午时分,那炽热而明亮的阳光如同金色的丝线,均匀地洒落在宽阔的官道上,一列车队正不紧不慢地朝着京城的方向行进,车轮滚滚,马蹄哒哒,扬起阵阵尘土。

“王爷,咱们直接回京,还是……”

侍卫统领骑着骏马,快来到队伍中间那辆华丽的马车前,他微微欠身,压低声音,恭敬地询问。

“去宿州。”

一个好听且威严的声音从马车里传了出来,仿佛自带一种让人无法抗拒的力量。

马车中,一位年轻男子静静地端坐着。

他身着一袭白色长袍,袍上绣着精美的云纹图案,在阳光的映照下隐隐闪烁着光芒。

这青年容华如玉,气质儒雅,丰神俊朗,五官深邃立体,犹如刀刻一般,高挺的鼻梁,薄而有型的嘴唇,尤其是那一双深邃如海的眼神,仿佛藏着无数不为人知的故事。

那眼神中偶尔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温柔,却又带着与生俱来的上位者的威严姿态。

车中精致的茶桌上,整齐地摆放着京中事务的重要文书,文书上的字迹密密麻麻,记录着朝廷的大小事宜。

一旁,象征着至高无上权利的金锏,散着庄重的气息;还有执掌最高军权的虎节,仿佛随时都能出虎啸之声。

可他手中却不停地摩挲着一块玉佩。

这玉佩质地温润,色泽晶莹,本是一对,另一块在一个小丫头手中。

那个小丫头现在变成什么样子了呢?是像从前一样活泼可爱吗?还是……

“小丫头,庞飞燕。”

他轻轻念着这个名字,声音中带着无尽的温柔和思念。

“八年了,你还记得我吗?”

他默默呢喃,眼神迷离,仿佛陷入了回忆之中。

他不曾预料到,曾经的三次偶遇,那个小姑娘的身影就像一颗种子,深深映在了他的脑中,刻在了他的心中。

镇守边关八年,他是让异邦闻风丧胆的最高统帅——八大王,赵元俨;他是人人称颂、心怀天下、运筹帷幄的——八贤王,赵元俨;他是不怒自威、沉稳冷静、至尊无比的——摄政王,赵元俨。

只有他自己知道,这一切的艰辛。

八年来的风霜雨雪,八年来的刀光剑影,八年来的金戈相交、决胜千里,铸就了他今日的成就。

他养尊处优,也攻城略地;他抚琴作画,也策马扬鞭。

然而他万万没有想到,这八年,他竟靠着那个小丫头的身影陪伴着度过了无数个夜晚。

那时年少,他竟不知道自己对这个小丫头产生的是何种感情,可如今这情感却如同参天大树般越茁壮。

回京,他最想见的人竟然是她——那个可爱的小丫头——庞飞燕。

“她现在是什么样?”

“会失望吗?”

他在心中一遍又一遍地呢喃着,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紧张和期待。

宿州,这是离京城最近之处,赵元俨从驿站出来,带着琪瑞、流云走上街头。

街道两旁的店铺琳琅满目,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如今的大宋究竟是何模样?先微服私访一番,回京之后,朝纲整顿,该出手了。”

酒肆二楼的包间里,赵元俨凭窗远眺,城中心的景物一览无遗,奇瑞、流云站立一旁,神情警惕。

街道上,突然传来一阵激烈的叫骂声,一个约莫六七岁的孩子因为偷蒸饼被商贩抓着,正揪着他的耳朵辱骂,孩童浑身脏兮兮的,眼中满是胆怯,小贩拿起擀面棍就要揍孩子。

“王爷,”

一旁的流云看着有些不忍,违反规矩出声,“这孩子可怜,属下……”

话音未落,只见一个头戴帷帽的少女走了过去,“放开他”

这声音美妙至极,宛如天籁,在嘈杂的街道上格外引人注目,小贩惊愕亦不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七章途中巧遇(第22页)

他呆呆地看着眼前戴着帷帽的少女,少女穿着考究,价值不菲,那与生俱来的气质,更是让人惊叹,虽然面纱遮面,就那身形,也能感觉出此乃绝世美女!

小贩不敢动手,不服地说:“这孩子已经不是一次两次来我这里偷吃了。”

少女打量了一下孩子,孱弱瘦小,只剩皮包骨,身上的衣服破破烂烂,打着补丁。

即使被人骂着,仍抓着蒸饼往嘴里送,那狼吞虎咽的样子,让人看了心疼不已。

飞燕心中不忍:“多少钱,我给你。”

“两个大钱。”

少女指了指蒸糖饼、蒸肉饼……吩咐道:“这些给我装起来。”

她扔下一颗金瓜子,“还有这孩子哪日饿了,你尽管给他吃就是了。”

小贩惊讶地连连点头,飞燕接过这些转手交到孩子手中,孩子怯怯地犹豫着。

“这小豆子可怜呀,爹死了,娘生病,家里穷得连粥都喝不上。”

“这小姐真是好人呀。”

周围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