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真盛世乐景(2 / 4)
bsp; 曹暾叽叽咕咕了好多话。曹佑一边听一边给曹暾拍背,终于把小侄儿拍睡着了。
他叹了口气,对自己第二次面圣也生出了些许紧张。
算了,自己还年少,不用急着表现才华,只要不引起皇帝厌恶就足够,不必多想。
曹佑对自己情绪的掌控力极强。他让自己不多想,便很快思绪空白,迅速入睡了。
第二日,曹佑仍旧穿得朴素,曹暾却被打扮成了富贵娃娃。
曹暾不高兴地阻止曹琮不断往他身上挂珠宝:“叔祖父,陛下和相公们都很节俭,不会喜欢看见曹家奢侈。”
曹琮解释:“这些都是御赐,不算奢侈。”
曹暾仍旧拒绝:“即使是不能卖的御赐品,但朝中清高者一定认为将东西堆在仓库里烂掉是节俭,拿出来物尽其用是浪费。还是不戴为好。”
曹琮被曹暾的话噎住,又发现无可反驳。
皇宫里珍宝极多,但若皇帝拿出来用就会被台谏官劝谏,珍宝烂在库里确实没人理睬。
曹佑忍住笑:“叔父,暾儿不爱奢侈,还是依暾儿喜好吧。”
曹佑曾经经常被曹暾的话噎住。他见叔父也被暾儿的直言快语噎住,很是想笑。
最终曹琮还是依了曹暾的意。曹暾只换了身新衣服,身上没戴珠宝。
目送曹暾上马车,范仲淹看着马车离去的眼神很是复杂。
短短不到两旬的师徒相处,范仲淹时常怀疑曹暾的冷漠或许不是本性,那些直言快语可能也不是因为年幼稚嫩口无遮拦。
只是曹暾才五岁,能有多少心思和阅历?范仲淹才次次将怀疑压下。
“唉。”范仲淹叹了口气,心里说不出缘由的五味杂陈。
即使太子只是无心之语,但他的话仍旧触动了范仲淹。
陛下重台谏,可台谏若只苛求君王和大臣的个人品德而不重实事,那台谏真的有用处吗?
他想起滕宗谅等在边疆立过功的官员们所遭遇的弹劾。
宋夏战争,官员若要有作为,定要花巨额的钱财奖赏民间勇士扩充兵员,贿赂西夏官员获取情报,抚恤边民稳定民心。
这些支出没有固定的律令条款可以遵循,官员们用公家的钱做事,都是踩在无法可依的灰色地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6真盛世乐景(第2/2页)
这如武将破城先取缴获钱财犒赏兵卒一样,是“将在外”的便宜行事。
宋夏战争时,陛下和朝臣都默许了这样的潜规则;可战争结束后,台谏官却弹劾边官贪污。
范仲淹无法确定,公使钱过一边手的时候,边官是不是真的分文未贪。可若朝堂锱铢必较,边官还有谁敢做实事?
滕宗谅烧掉账本,坐实了贪污,将范仲淹卷入了风波。范仲淹不责怪滕宗谅,反而很愧疚。
他明白,若账本被发现,恐怕边官会贬谪一遍,上上下下没有一个能避免。因为要做事,不可能不用钱。
更甚者若朝廷想把“贪污”的钱追回来,那获得抚恤的边卒有多少会家破人亡?
烧掉账本,虽然名声有亏,但朝廷找不出实证,便不能扩大牵连的人。
让范仲淹更痛苦的是,被弹劾的那些“贪污”是他默许的,是他以为能护住的,也是陛下承诺能护住的。
范仲淹阖上双眼,将他心中一丝不平压下。
即使他再忠君爱国,人非草木,岂能时时刻刻无私?
&nbs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