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谈判的结局(1 / 2)
就在日钢稳步推进未来空间的战略投资和银行的融资计划时,变故再一次生。
上岛常务及时向公司汇报了工会可能要起罢工的消息。
一开始,管理层不愿意相信。
但是,到了后来,他们见到工会在就罢工问题征询会员意见的时候,他们知道,这次工会不仅仅只是说说而已。
日钢工会底下的产业工人有足足七万人。
要进行一次罢工行动,在工会内部也是要经过激烈的辩论的。
毕竟,罢工一旦开始,工人也将开始失去收入。
罢工固然是一个有力武器,但在使用这个武器的时候,也会伤害自身。
有许多工人,也是不愿意参与罢工的,宁可先做着,赚取一点微薄的收入,也不愿意完全失去收入。
因此,为了成功地起一次罢工行动,工会内部也必须争取到足够数量多的工人支持。
在日钢内部的工厂,开始不断有工会的干事在进行演讲、宣传。
许多工会的小册子在工厂内不断散,告知工人日钢的资产正在被银行侵蚀。
日钢历史上虽有过三次成功的罢工行动,但流产的罢工计划,就有上百次之多。
由此,可想而知,起一次罢工是该有难。
然而,这次上天却仿佛站在了日钢的工会这边。
第六、第七钢铁厂停运,这意味着这两座钢铁厂的工人必然是支持罢工。
第一至第五钢铁厂虽然在正常运转,但是休班工人的数量也开始过开工工人的数量。
抵触罢工的,往往是开工的工人。
他们不希望牺牲现在有的收入。
但是,当休班工人的数量过了开工工人的数量之后——
这里局势就产生了微妙的变化。
支持罢工的工人人数在不断增长。
在正式决定是否罢工之前,工会也开始了自己的行动。
工会成立了巡查队,开始在日间对工厂进行巡逻,专门驱逐前来进行尽职调查的律师和会计师。
在得知情况出现恶化之后,总务大臣寺田也再度赶往了日钢,希望能够缓工会和企业之间的紧张关系。
包括富山在内的许多工会干事和日钢管理层、银行代表,进行了一轮又一轮的会晤、磋商、谈判。
事情到了这种地步,融资计划的启动,也没办法绕过工会了。
但是,工会与银行,无论怎样谈来谈去,核心的矛盾并无法解决。
银行要向日钢注入资金,就需要资产进行抵押。
而工会不同意资产的抵押。
其中,总务大臣寺田也试过提出一个方案,那就是资产抵押的同时,银行打出来的借款资金,安排进入工会、企业的共管账户,确保工会能对企业资金的运作和使用也有一定权利。
但是,这个提议却被作为战略投资者的未来空间株式会社否决。
未来空间不愿意看到日钢的资金使用会处处受限。
商场如战场。
一切都是瞬息万变的。
如果办个企业,用个资金,都需要层层审批,那边去找一下企业的管理层,这边去找一下工会的干事审批,那这个企业的效率将变得极为低下,绝对无法在市场竞争中幸存下来。
事情几乎进入了一个死结。
工会和银行存在矛盾。
但是能让二者妥协的方案,又无法得到战略投资者的同意。
这像是进入了一个不可能三角。
你无法同时满足工会、银行、战略投资者的要求。
目前,银行和未来空间的的会计师、律师均无法驻场,被工会驱离。
整个项目实质性地停顿了下来。
寺田这边也同样非常着急。
现在,时间就是生命。
每过去一天,都在燃烧着日钢账面上为数不多的现金。
寺田这边也在派人不断游说工会,但是依旧收效甚微。
工会对于银行这类外部债权人,高度不信任。
事实上,工会的这种态度也与日钢工人的年龄结构有关。
日钢大量的工人临近退休年龄。
他们并不害怕日钢倒闭,相反,日钢倒闭反而能提前给到他们一笔丰厚的遣散费用,足够支撑起他们一直到退休领取年金前的生活。
因此,工会看重于眼前实实在在的资产。
至于说日后日钢的经营如何如何,会不会重生为先端材料的制造企业,这不是工会最关心的。
像这类关于梦想激情的叙事,在产业工人眼中,与“画饼”
无异。
企业能否顺利转型有着不可预测的因素。
如果日钢的资产没有抵押给银行,至少产业工人的工资、遣散费用是享有债权的优先性,可以先于一切普通债权人受偿。
日钢万一真的撑不住的那一天,产业工人多多少少也能最后喝上一口汤,他们实在没有必要去冒着失去一切的风险。
所以,工会的态度趋向于保守,也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