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 小轿车去接人(1 / 2)
果不其然,胡家湾生產队的队员们一打听,確定就是林子阳给他们整来的尿素。
胡长平把具体情况也告知了队员们,往后他们胡家湾生產队,再也不用愁化肥不够用了。
上次林子阳离开胡家湾生產队那么长时间,就是帮他们大队解决化肥不足的问题。
听到胡长平说往后他们胡家湾生產队不缺化肥了,人群再次跟著沸腾起来。
队员们都知道,化肥对於农业种植有著很重要的意义。
往后若是不缺化肥,大队的粮食產量能直接翻倍了!
原本大队办了养猪场,大家已经不缺肉吃了,又办了榨油厂,不再缺油吃,现在粮食產量有保障了,往后就不缺粮食吃了,真的是丰衣足食奔小康了啊!
搁在前几年,队员们哪里敢想这种好日子做梦都不敢这么做。
而这种好日子是谁带来的队员们都非常清楚。
大家凑在一起,都在说著感激林子阳的话。
见化肥到了,胡长平也安排队员开始种植甜菜,甜菜多了,就能多餵几头猪,这样等到年底,他们生產队养猪场的效益还能继续往上拔高一筹。
现在胡家湾的队员们,精神面貌都焕然一新了,对待工作,大家都非常有激情,有干劲。
对於胡长平的吩咐,大家也非常积极的去配合完成。
胡长平这个大队长,也明显感受到这两年队员们干活的劲头和以前截然不同了。
以前日子没盼头的时候,队员们只想著磨洋工。
现在都不用他盯梢,队员们就积极主动地去干活儿。
胡长平很清楚,大家会这样,都是因为看见了希望,知道努力就能过上好日子。
现在他们的辛苦和努力不会白费,等到年底时,乾的越多,大家能分到手的钱就越多,谁会和钱过不去呢
刚忙完秋收的队员们,又开始投入到了新一轮的忙碌中。
虽然大家辛苦了点,但却没有任何人喊苦埋怨。
陆家这边,在甜菜种植后没几天,收到了陆二哥的通知,他们一家已经到了市里,估计明天上午就能到县里。
因为时间不早了,没有回县里的车了,所以他们决定在市里住一夜,第二天再赶车回去。
陆德山和陆二哥特意提过,他们大队现在有拖拉机了,等他带媳妇孩子到了县里,提前和他们说一声,到时候安排拖拉机去县里接人。
当然,这种待遇也不是谁家都有的。
陆德山能借到拖拉机接老二一家,主要是沾了女婿的光。
要不是看在林子阳的面子上,普通队员想要借用拖拉机,还是有很难的。
收到陆二哥的通知,陆德山和曹雪萍两口子都期待起来。
几个儿女当中,就数陆二哥和他们见面的次数最少。
陆晓梅和陆晓雨作为外嫁的闺女,每年也能回娘家几趟。
但陆进军这个儿子,一年能回家一趟,都算勤的了。
虽然儿子回家的次数很少,但陆德山和曹雪萍从来不会埋怨他。
因为他是军人,军人就要这样。
军人要保家卫国,肯定需要做出点牺牲。
知道二儿子一家明天上午就能到县里,陆德山便打算去找大队长,和大队长说一声,明天借用大队的拖拉机,去县里接人。
陆德山正准备过去找大队长,林子阳已经预判了他的想法,提前做了计划。
得知二舅哥一家要回来的消息,林子阳主动请缨,明天由他开车去县里接人。
虽说拖拉机接人也可以,但拖拉机乘坐的体验感,哪里比得上小轿车
尤其是林子阳听说陆二哥这次回来,还是带著孩子一起的。
那么小的孩子,经不住顛簸,还是坐小轿车更合適。
当然,林子阳想用小轿车接人,除了是想让二舅哥一家坐的更加舒適之外,还有另一层面的考虑。
那是林子阳觉得,陆二嫂是城里人,作为城里人,其实都是有种优越感的。
这年头吃商品粮的城里人,很多都看不上乡下泥腿子。
要不是陆二哥是军官,估计陆二嫂这个城里人,不会愿意嫁给他。
林子阳自然不希望自己的老丈人,丈母娘被儿媳妇看轻了。
明天他开著小轿车去接人,能在无形中给老丈人一家撑面子,肯定不会被小瞧了。
见林子阳要主动开车去接人,陆德山和曹雪萍都没有同他客气,欣然同意了。
他们老两口都知道,女婿是个热心的,对待他们老陆家的事,和对待自己家的事一个態度。
也正因为林子阳能做到如此,陆德山和曹雪萍才会把他当亲儿子看待。
他们老陆家真的祖坟冒青烟,找了个这么完美的女婿。
其实林子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