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迟来的洞房花烛夜(4 / 6)
不敢答话,只将头埋得更深。
吕氏深吸一口气,稳住微微发抖的身子:“去请皇上过来!就说本宫有要事相商,立刻!”
“是!太后。”
半个时辰后,建文帝朱允?身着素服踏入东宫。
年仅二十一的年轻帝王脸上带着连日守孝和处理政务的疲惫,眼中布满血丝。
“母后急着见朕,所为何事?”他的声音温和,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疏离。
吕氏屏退左右,一把抓住儿子的手,指甲几乎要掐进他的肉里:“允?,你可知允通出现在了你皇爷爷的葬礼上?”
建文帝轻轻挣脱母亲的手,揉了揉发痛的眉心:“朕知道。三弟抱病前来送葬,这份孝心难得,朕已命太医好生照料。”
“孝心?”吕氏尖声笑道,笑声在空旷的殿内显得格外刺耳,“我的傻儿子啊!你当真以为他是去尽孝的?这是在做给满朝文武看!这是在告诉所有人,他朱允通还活着!他还能够出现在众人面前!”
建文帝眉头紧锁:“母后多虑了。三弟病入膏肓,太医都说他时日无多。今日勉强出席葬礼,不过是回光返照罢了。朕亲眼见他面色惨白,需两人搀扶才能行走,磕头时险些昏厥。”
“回光返照?”吕氏激动地在殿内踱步,宽大的衣袖随着她的动作翻飞,“允?,你忘了当年的教训了吗?那时所有人都以为他命在旦夕,结果呢?他不但没死,还让大明发生了很严重的钱庄危机!”
建文帝神色微愠:“那不过是百年人参吊着一口气。再说,吴王府的那些产业如今大多已收归皇家,三弟并未反抗,足见他已认命。”
吕氏猛地停在儿子面前,死死盯着他的眼睛:“那你皇爷爷临终前是怎么交代的?他明明嘱咐你要断了允的人参供应,为何你不照做?”
建文帝不自然地别过脸去,声音低了几分:“皇爷爷那是病糊涂了。三弟毕竟是朕的亲弟弟,同是朱家血脉,朕怎能做出这等骨肉相残之事?”
“骨肉相残?”吕氏气得浑身发抖,声音陡然提高,“你把他当兄弟,他可曾把你当兄长?你忘了他是怎么在朝堂上与你作对的?你忘了他那些新政是如何收买人心的?你忘了常家是怎么在关键时刻辞官?你真的以为他一无所
有吗?”
一连串的质问让建文帝面色难看,他猛地转身:“母后!这些陈年旧事还提它作甚?如今朕已是天子,三弟不过是个苟延残喘的病人,何必赶尽杀绝?”
吕氏突然跪倒在地,声泪俱下:“允?!就当母后求你了!趁着现在大权在握,赶紧下旨赐死允通!否则必成大患啊!你那些皇叔,燕王、宁王、周王,哪个不是虎视眈眈?若是他们中有人与允通联手,你这皇位还坐得稳
吗?”
建文帝连忙扶起母亲,语气中带着压抑的怒火:“母后!您这是要朕背负杀害兄弟的骂名吗?后世史书会如何写朕?‘建文帝继位,即刻鸩杀胞弟?这让朕如何面对天下人?如何面对朱家列祖列宗?”
“天下人?”吕氏凄然一笑,泪水顺着脸颊滑落,“我的傻儿子,等你皇位不保的时候,天下人谁会来可怜你?史书是由胜利者书写的!你那些皇叔哪个是省油的灯?再加上允?这个祸患,你难道不知,朝中仍有不少老臣暗中
支持他吗?”
“够了!”建文帝终于动怒,袖袍一甩,“母后,朕念在你被禁足多年,心中郁结,不与你计较。但赐死三弟之事,休要再提!朕自有主张!”
他看着母亲绝望的表情,语气稍缓:“您放心,三弟那边朕自有安排。已经加派了太医日夜看守,他翻不起什么风浪。您就在东宫好生休养,朝中之事不必过多操心。”
吕氏颓然坐倒在地,华美的宫装铺散开来,像一朵凋零的花。
她喃喃自语:“允?,你会后悔的,你和你父亲一样,都太过仁厚了,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