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继承者(2 / 6)
他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东宫的方向:“允?毕竟也是标儿的骨肉,是咱的亲孙子。这孩子虽然心思深沉,但至今所做之事,无一不是利国利民。咱不能寒了他的心。”
这就是如今朱元璋内心最大的矛盾。
作为皇帝,他清楚地知道朱允?才是更合适的继承人。
但作为祖父,他对苏宁这个最像自己的孙子,总是有着一种难以割舍的欣赏。
“毛骧。”朱元璋突然唤道。
“臣在。”锦衣卫指挥使应声而入,如同鬼魅般悄无声息。
“朕要你加强对两位皇孙的保护。”朱元璋的声音冷峻,“特别是允?,他那些商行、钱庄,难免触动某些人的利益。若有任何人敢对皇孙不利,格杀勿论!”
“臣遵旨。”
毛骧退下后,朱元璋又对老太监吩咐:“明日传旨,赐三皇孙东海明珠一斛,珊瑚树两座。就说......朕很感念他对母后和兄长的孝心。”
朴不成领命,心中却明白,这赏赐既是安抚,也是警告……………
皇帝什么都知道。
朱元璋重新坐回龙椅上,目光落在《皇明祖训》上。
这部他亲自编纂的典籍,明确规定了“立嫡立长”的继承制度。
“允?是嫡次子,允?是嫡三子......”朱元璋轻声自语,“按照祖制,都及不上雄英。可现在......”
他闭上眼睛,眼前浮现出马皇后的面容。
“妹子,若是你,会怎么做?”
夜风穿过大殿,吹得烛火摇曳。
朱元璋就这般坐着,直到东方既白。
次日早朝,有御史奏请早立皇太孙以固国本。
朱元璋当庭驳斥:“胡闹!太子正值壮年,尔等急于立孙,是何居心?”
“臣罪该万死。”
“哼!若是再有下次,休怪朕无情。”
满朝文武噤若寒蝉。
下朝后,朱元璋独留太子朱标。
“标儿,昨日允通送来一份《钱庄汇通天下疏》,建议将大明钱庄的业务推广至朝鲜、安南等属国。你怎么看?”
朱标仔细看过奏疏后,谨慎回道:“允通的设想很大胆,但跨境金融事关重大,还需从长计议。”
“朕已经准了。”朱元璋淡淡道,“不过,朕想让允?协同办理此事。”
朱标微微一怔,随即明白了父皇的用意......
这是在为允?积累政绩,同时也在制衡苏宁的势力。
“允?不会同意吧?”
“哎!这也是朕头疼的问题,所以需要你去和允?商量。”
“是!父皇,儿臣这就去钟山。”
“嗯。”
看着太子离去的身影,朱元璋揉了揉眉心。
这场关于继承人的博弈才刚刚开始,而他必须在大明江山和骨肉亲情之间,找到一个最稳妥的平衡点。
“也许,该给允?找几位更好的老师了。”朱元璋若有所思,“方孝孺,黄子澄,齐泰都是当代大儒,可为帝师。”
随着这道旨意,朝臣们都嗅到了不一样的气息。
三皇孙虽然圣眷正隆,但皇帝和太子似乎更属意二皇孙。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