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玩弄人心(2 / 6)

加入书签

 朱标凝视着儿子,目光中既有骄傲,也有一丝难以察觉的忧虑:“允?,你可知朝中已有大臣上疏,说你以奇技淫巧惑乱圣学?”

    “儿臣知道。”苏宁平静地回答,“但儿臣更知道,如今大明需要的是什么。若因循守旧,如何对得起皇爷爷开创的基业?”

    朱标长叹一声,伸手轻抚苏宁的头:“你说得对。只是树大招风,你年纪尚小,有些事不必太过着急。”

    “是!父王,儿臣省得了。”

    父子二人正说话间,忽闻外面传来喧哗声。

    一名侍卫快步进来禀报:“太子殿下,三皇孙,陛下驾到!”

    朱元璋大步流星地走进来,身后跟着几位内阁大臣。

    皇帝今日心情似乎极好,见到苏宁便招手让他近前。

    “允?,你给朕说说,这个师范学堂,究竟有什么名堂?”

    苏宁从容行礼,将方才对朱标说的话又细细说了一遍。

    朱元璋听得认真,不时发问。

    “你说要教格物,都教些什么?”

    “回皇爷爷,《格物》包括天文历法、农耕水利、矿产开采等实用之学。”

    “算学呢?”

    “《算学》除了传统九章,还有新式记账法、测量法等。”

    “地理为何重要?”

    “《地理》可使学子知天下形势,明各地物产,将来无论是为官一方还是经商行贾,都能因地制宜。”

    朱元璋听完,转向几位大臣:“你们觉得如何?”

    一位老臣犹豫道:“陛下,臣以为,若全然抛开圣贤之书,恐非教化之本...…………”

    “谁说全然抛开了?”朱元璋打断他,“经史子集这等国学不是还在教吗?朕看允说得对,读书人不能只知吟诗作对,也要通晓实务。当年若朝中多几个懂水利的大臣,黄河水患何至于此?”

    另一位大臣见状,连忙附和:“皇孙殿下深谋远虑,此举实为大明百年大计。”

    朱元璋满意地点头,又对苏宁道:“不过允?,朕有言在先,科举取士的制度不能乱。你的新式学堂,可以办,但不能替代科举。”

    “孙儿明白。”苏宁恭敬应道,“新式学堂培养的人才,将来可以从事实业或者参军,当然也可以参加科举。多条道路,多个人才。”

    “哈哈……………”朱元璋哈哈大笑,对朱标说:“标儿,你生的好儿子!比你会经营多了!”

    待皇帝与大臣们离去后,朱标看着苏宁,忽然问道:“允通,你跟父王说实话,办这些学堂,究竟所为何来?”

    苏宁沉默片刻,抬头直视父亲:“为了大明不再有流离失所的百姓,为了我朱家江山永固。”

    此时夕阳照射在少年眼中映出坚定的光芒......

    朱标望着眼前的儿子,忽然明白,这个九岁的孩子心中,装着的是一片他难以想象的天地。

    窗外,南京城的炊烟袅袅升起。

    在这片烟火气中,一个崭新的时代,正在悄然开启。

    “允?,你出宫已经五年了,是时候回宫居住了,你母妃可是经常念叨你。”

    “父王,儿臣在孝陵真的很舒心,短期内没有返回皇宫的打算。”

    “你不喜欢你母妃?”

    “无所谓喜欢,也无所谓不喜欢!只是不想在虚情假意上浪费时间。”

    “允?,为父突然对那个异世界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