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成王败寇(5 / 6)

加入书签

么?”朱标抬头看她。

    “臣妾是担心,”吕氏轻蹙眉头,“允通毕竟才五岁,独自在孝陵那种地方,身边连个贴心人都没有。听说他整日与工匠,商贾为伍,这实在......有失体统。”

    她观察着朱标的脸色,继续柔声劝道:“所以,既然已经守孝一年时间,如今不如让允通回宫来?臣妾定会好生照料,让他像允?一样,跟着大儒读书明理。”

    朱标沉默片刻,轻轻摇头:“不必了。”

    “殿下!”吕氏忍不住提高声调,“允通可是您的亲生骨肉啊!难道就任由他在外受苦?臣妾听说他连件像样的冬衣都没有………………”

    “够了。”朱标打断她,语气依然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允在孝陵很好,这是父皇的意思。”

    吕氏心中一?,强笑道:“既然是父皇的意思,那臣妾自然不敢多言。只是允?时常念叨着想见见长,孩子们总该多亲近才是。”

    朱标的目光重新回到奏报上,淡淡道:“允?的功课要紧。你且退下吧!”

    “诺。”

    待吕氏离开后,朱标才长叹一声。

    他何尝不知吕氏的心思?

    只是父皇的布局,他不能点破。

    回到寝殿的吕氏,脸上的温婉瞬间消失无踪。

    她屏退左右,独自坐在黑暗中,指尖深深陷入掌心。

    “娘娘。”心腹嬷嬷悄声进来,“老奴打听到,今日永昌侯又往孝陵送了一批军中子弟。”

    吕氏冷笑:“蓝玉这是要把全部赌注都压在允?身上啊。”

    “可不是嘛,”嬷嬷低声道,“现在满朝文武都在议论,说皇孙小小年纪就如此了得,将来必成大器。连魏国公、宋国公都争着把子弟送去孝陵......”

    “够了!”吕氏猛地起身,在殿内来回踱步,“本宫原以为他是个不成器的,没想到……………”

    她想起苏宁在宫中时的顽劣模样,再对比如今在孝陵的作为,只觉得背脊发凉。

    这孩子的心机,远比她想象的要深。

    “允?近日功课如何?”她突然问道。

    “小殿下很是用功,太傅们都夸他聪慧。”

    吕氏神色稍霁,但很快又凝重起来:“还不够......传话给吕家,让他们在朝中多联络些清流文臣。那些言官不是最重礼法吗?就让他们好好议论议论,皇孙经商是不是有违祖制!”

    “老奴明白。”

    次日早朝后,朱标特意留下锦衣卫指挥使毛骧。

    “毛骧,孝陵那边,近日可有什么异常?”

    毛骧躬身回禀:“回殿下,皇孙一切如常。倒是昨日有几位御史去了吕家......”

    朱标眼神一凝:“仔细说。”

    “据眼线回报,吕家旁系家主吕泰昨日宴请了几位御史,席间谈及三皇孙经商之事。”

    朱标沉默良久,最终只挥了挥手:“继续盯着。

    “是!太子殿下,不知要不要汇报皇上?”

    “哎!汇报吧!吕家的行为是瞒不了父皇的。”

    “诺。”

    太子朱标独自走在宫道上,心中五味杂陈。

    一边是自己的继室,一边是亲生骨肉,而父皇的布局更让他左右为难。

    “标儿。”朱元璋不知何时出现在他身后,果然已经得到了吕家的消息,“听说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