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成王败寇(2 / 6)

加入书签

p;书院实行“同灶共食”,勋贵子弟与寒门学子同桌用餐。

    “今天的红烧肉真香!听说这些大肥猪都是皇孙的养殖场喂养的。”蓝斌狼吞虎咽地说道。

    他刚入学时还嫌弃膳堂粗陋,如今却最爱这里的伙食。

    赵铁柱细心地将肉分给同桌的李守忠:“守忠,你多吃点,下午还要去编撰馆帮忙。”

    “谢谢。”李守忠感激地点头。

    他因家境贫寒,原本无缘读书,是书院的“勤工俭学”制度让他得以继续学业.......

    白天上课,晚上在编撰馆协助整理书稿,换取食宿费用。

    其实学堂里像李守忠这样的少年不在少数,他们都是已经把苏宁当成了主子。

    相信多年之后,只要苏宁振臂一呼,到时候已经深入各行各业的他们一定会效忠。

    未时,各个工坊开始热闹起来。

    木工坊内,学生们在工匠指导下制作教具;酿酒坊里,格物课的知识被用于改进工艺;印书坊中,最新编撰的教材正在批量印刷。

    “皇孙请看。”马和引着苏宁巡视工坊,“按照您的吩咐,印书坊已经改用活字印刷,效率提升十倍。”

    苏宁拿起还带着墨香的新版《算学》,满意地点头:“很好。告诉周先生,下一批教材要加入更多图示。”

    “诺。”

    申时,是学生们最期待的选修课时间。

    有的学生选择去校场练习骑射,有的留在课堂学习琴棋书画,还有的跟着工匠学习手艺。

    徐辉祖和蓝斌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军阵课。

    教官是常森特意从军中请来的老校尉,正在讲解鸳鸯阵的演变。

    “皇孙为何要我们学这些?”蓝赋忍不住发问,“咱们又不会真的上阵杀敌。”

    老校尉意味深长地说:“为将者不知兵,如何统帅三军?皇孙是要你们明白,一将功成万骨枯的道理。”

    酉时,暮鼓响起,学生们这才结束了一天的课程。

    但书院的灯火并未熄灭。

    编撰馆内,李守忠正在协助陈瑜整理《农学》教材;图书馆里,赵铁柱在查阅《九章算术》;而苏宁的书房内,一场重要的会议刚刚开始。

    “各地加盟商反映,肥皂在北方销量很好,但花露水却滞销。”马和汇报着商行情况。

    周先生补充道:“老朽建议,可以在北方推广香皂,加入当地特色的药材。’

    苏宁仔细听着汇报,突然问道:“书院下个月的预算够吗?”

    “皇孙放心。”马和笑道,“商行这个月盈利十二十万两,足够书院开支。”

    “很好!看来是时候进行下一步计划了。”

    戌时三刻,熄灯钟响。

    书院渐渐安静下来,只有巡夜侍卫的脚步声偶尔响起。

    寝室内,赵铁柱在日记中写道:“今日皇孙亲临课堂,言‘学问之道,贵在致用’。吾当谨记......”

    而在孝陵享殿内,苏宁对着马皇后的牌位轻声禀报:“皇祖母,今日书院又有一百二十名学子通过考核。孙儿相信,他们将来定能成为大明的栋梁。”

    这个年仅五岁的皇孙,正在用自己独特的方式,为大明培养着新一代的人才。

    当然主要的目的还是为了在大明艰难求生,毕竟成王败寇可是万界的至理名言。

    卯时初刻,南京城在晨曦中苏醒。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